健康養身★從臉部看身體健康與否以避免疾病惡化的後果

從臉部看身體健康與否以避免疾病惡化的後果

疾病的發生都有一個過程的,會從身體上體現出來,但是大部分人都大意將其“視而不見”,接下來與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如何從臉部看健康,避免疾病的惡化,能夠及時發現並治療。

從臉部看身體健康與否以避免疾病惡化的後果

任何疾病的發生髮展都有一個過程,除了少數急性病症狀來得突然之外,大部分疾病在首發前,都有一些身體上的先兆,只不過我們“視而不見”罷了。想要避免一不小心就走到了疾病晚期,就要重視病來如山倒的N大信號。

  1、額頭:消化系統

  此處的皮膚問題多與消化系統有關。注意少吃加工食品、垃圾食品,減少脂肪攝入量,多飲水,多吃清涼去火的食物,如黃瓜等。

  2、印堂:肝臟

  要減少肝臟負擔,首先要限酒、少油膩,這裡也是過敏症狀首先顯現的地方,如出現不適,應及時檢查過敏原因。此外,每天進行30分鐘的輕度鍛煉,保證充足睡眠,讓肝臟休養生息。

3、眼周:腎

  眼睛周圍出現的問題,如黑眼圈就與腎有關。中醫認為,腎主黑色,如腎虛,則其色會外現於皮膚。

  4、眼睛:肝

  眼睛發花,眼睛乾澀,看不清東西這是肝功能衰弱的先兆。如果按一按肝臟四周,就會有發脹的感覺,這時除了及時就醫外,還要注意用眼衛生,不要讓眼睛太疲勞。

5、鼻子:肺

  鼻子不靈,同時經常咳嗽,有時甚至呼吸困難,這​​是肺功能逐步衰退的標誌。病人首先要注意飲食,戒菸或者控制吸煙量,也不要和經常吸煙的人在一起。多吃新鮮瓜果和蔬菜,加強體質鍛煉,防止肺部並發症的發生。

6、鼻尖:心臟

  鼻尖的痤瘡、紅腫等,不僅是臉部問題,更是在提醒你注意心血管健康,要注意檢查血壓以及B族維生素的攝入水平;

  要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和肉類,多呼吸新鮮空氣;

  要關注自己的膽固醇水平,多攝取歐米伽-3和歐米伽-6豐富的食物,如堅果、魚類和亞麻籽等;

  要留意鼻部的毛孔粗大問題,經常檢查化妝品是否已過期,注意及時卸妝,避免毛孔堵塞和化妝品過期給皮膚帶來的損害。

7、耳朵:腎

  在中醫看來,腎屬水,開竅於耳。耳朵出現健康狀況,要注意腎的保養,多喝水,避免喝汽水、咖啡和酒,因為這些飲品都會加重脫水,不利於腎健康。

  同樣,耳朵老是嗡嗡作響,這是腎功能在逐步衰退的信號,有時還會伴隨著腳痛、腰痛、尿頻等症狀,工作過於勞累的人尤其要注意,要做到勞逸結合,避免過度疲勞,少飲酒,少吃生薑、辣椒等刺激性強的食物。

8、嘴唇:胰臟

  嘴唇感覺麻木,身體日漸消瘦。這表明胰腺功能在逐步衰退,主要是由於飲食失調、飢飽不當所致,由於胰腺不好,會殃及胃部,當胃受到損害時,嘴唇就會明顯地變得乾燥。這時除了調整飲食外,還要注意不要吃生冷、油膩的食物。

9、嘴角附近:激素

  這一區域的皮膚問題,如晦暗、長痘等,印證了壓力和激素水平波動給你帶來的影響。儘管這些誘因不能即刻去除,我們卻可以通過積極的方法緩解問題:充足睡眠,喝充足的水,吃青菜,保持皮膚清潔,此外,女性的排卵期也可能體現在這一區域的變化上。

10、臉頰:呼吸系統

  吸煙、易過敏等等問題的後果很可能會體現在這些區域。除此以外,還應考慮是否是上火等問題的外部顯現,並吃些清涼食物,減少甜食攝入,多呼吸新鮮空氣。

  另外,接觸污染源也可能導致此處的健康出現問題,如細菌遍布的手機、枕頭等,因此應經常用消毒濕巾擦拭手機,經常晾曬枕頭等,保持呼吸系統的通暢,毛孔也能自由呼吸。

11、下巴:胃

  胃不好,臉上也能看出來,多吃高纖維食品,減少毒素積存;喝點綠茶,幫助消化。如果胃寒,建議喝紅茶、黑茶等,更溫和。此外,還要少吃生冷食物,多吃些養胃、健胃食品,如小米粥、南瓜粥、山藥粥、雞湯等。

  12、頸部:炎症、感染

  這個地方出現痘痘,可能表明身體正在對抗細菌。給身體一個休整的機會:積極休息、做做瑜伽、小睡一會、深呼吸、喝足水、心態放鬆就好。

13、臉色:反應各種病症

  ● 如果發現自己臉色潮紅,可能與心髒病或高血壓有關。

  ● 如臉色帶黃,還伴以身體疲倦,很可能是黃疸型肝炎。

  ● 如發現眼睛顏色改變,充血、渾濁、色黃,應馬上去醫院看醫生。

● 如眼瞼蒼白,提示可能患了缺鐵性貧血。

  ● 如眼角膜出現一圈模糊的灰環,說明心臟可能有問題,如果是30—50歲的男性應馬上到醫院就診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民眾通常在選擇旅遊行程及購物時,會上網查詢比價,但需自費醫材時卻無法得知;如今,健保署建置「自費醫材比價網」,民眾只要上網輸入關鍵字,即可查詢目前全國各醫療院所登錄的自付差價醫材。健保署統計,截至今年5月30日,共有523家醫療院所上網登錄收費的情況,包括醫學中心19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現代人工時長、壓力大,也影響了懷孕率,而這種情況在新竹科學園區更是明顯。東元醫院人工生殖機構主持人盧凡醫師指出,竹科有高達七、八成夫妻幾乎是「室友」關係,達不到每周至少同房兩次的頻率,再加上男性因壓力大,三至五成可能出現勃起或持久性問題,引發同房障礙,讓求助人工生殖的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睽違四年的世界盃足球賽即將開打,由於台灣與主辦國巴西相差11個小時,很多熱血球迷都會徹夜觀看球賽直播,過程中難免大啖美食,但此時如果沒有節制的話,世足賽結束後,體重恐怕會增加4.3公斤。研究指出,睡眠不足會刺激大腦和胃產生饑餓感,增加夜晚的食慾,不自覺就會攝取過量的高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新式血管支架可吸收,還可回復血管活性!台大醫院參與國際臨床試驗,利用由聚乳酸類生物材料製成可吸收式血管支架,植入患有冠狀動脈阻塞者體內,不但讓血管恢復活性,減少動脈再度阻塞率,3年內還可被人體吸收,不過須自費12、3萬元。台大醫院心導管團隊2012年加入研究「全吸收式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