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必看!手到病除!養身保養穴道都在這!教您如何把手越捏身體越健康美麗!(歡迎分享)

必看!手到病除!養身保養穴道都在這!教您如何把手越捏身體越健康美麗!(歡迎分享)

相信這句話:“天下只有懶女人,沒有醜女人”,看了這篇文章就知道了,哪怕我們每天只用些零散的時候捏捏手,都會讓自己漂亮起來呢,只是有一點,必須得堅持!

必看!手到病除!養身保養穴道都在這!教您如何把手越捏身體越健康美麗!(歡迎分享)
中醫認為,五臟六腑之氣皆上註於面。其實,我們的臉還充當了健康顯示屏的作用,那些惱人的痘痘、斑點等,往往反映了內分泌的狀況,所以,想美不妨就經常捏揉您手上相應的反射區和穴位。

色斑

 必看!手到病除!養身保養穴道都在這!教您如何把手越捏身體越健康美麗!(歡迎分享)

中醫認為,色斑多是氣血不足不能上榮於面,或者肝氣鬱結導致氣血瘀滯,色素沉著形成,這雖然長在臉上不痛不癢,但卻頑固而且堅強,打不散,趕不走。

找手上
1、心臟區:在拇指跟下面,大魚際上。
2、肝區:在智慧線和生命線夾角的區域。
3、睡眠區:食指第一指節兩側。
4、子宮區:生命線尾端,大小魚際之間。

青春痘

 必看!手到病除!養身保養穴道都在這!教您如何把手越捏身體越健康美麗!(歡迎分享)

飲食上稍微放縱一下,青春痘就會爬到臉上,其實,這多是濕熱的問題,要調節內分泌,清熱除濕。

找手上
1、魚際穴:大魚際中間點,靠近骨頭的位置。
2、勞宮穴:掌心,握拳頭,中指指尖點到的位置。
3、少府穴:握拳頭,小指指尖點到的位置。
4、大陵穴:掌腕橫紋中間點。

暗黃

 必看!手到病除!養身保養穴道都在這!教您如何把手越捏身體越健康美麗!(歡迎分享)

思慮傷脾,女人愛琢磨事兒,事情想多了就傷脾胃,脾胃一虛臉就暗黃​​,所以不想做黃臉婆,就要健脾胃,養氣血。

找手上
1、心臟區:在拇指跟下面,大魚際上。
2、腸道區:小魚際上肉最厚的地方,找一個最敏感的點。
3、消化點:生命線中間點向內一厘米。
4、面部區:中指指跟下面的區域。

皺紋

 必看!手到病除!養身保養穴道都在這!教您如何把手越捏身體越健康美麗!(歡迎分享)

女人以血為本,陰血充足,氣色紅潤,皮膚飽滿、血虛的女人易衰老,皮膚會過早出現皺紋。

找手上
1、肝區:在智慧線和生命線夾角的區域。
2、心臟區:在拇指跟下面,大魚際上。
3、大陵穴:掌腕橫紋中間點。
4、少府穴:握拳頭,小指指尖點到的位置。
5、腸胃消化區:手掌中心的區域。

暗淡無光澤

必看!手到病除!養身保養穴道都在這!教您如何把手越捏身體越健康美麗!(歡迎分享) 

看臉上氣色暗淡多是熬夜或精神壓力導致,這很耗傷腎氣,腎虛臉上氣色就黯淡無光。

找手上
1、太淵穴:大拇指掌根下面的凹陷處。
2、神門穴:小拇指掌根下面的凹陷處。
3、腎區:生命線下部,子宮區上面。
4、腎虛區:小指第一指節兩側。
5、面區:中指中間的骨節面。

準備事項:40度左右溫水泡手手,可以加點薑片或艾草葉,一邊泡一邊按揉手掌的整個區域,來舒活手掌氣血和經絡,提升反射敏感度。

按摩手法:配合腹式呼吸,找准穴位,吸氣時小腹輕微向外鼓脹,同時稍用力按揉,呼氣時小腹內收,同時增加力量垂直按壓。每個穴位二十個呼吸左右。

注意事項:按摩完以後不要馬上洗手,尤其是沾涼水。按摩完後喝一兩杯溫水來加速毒素的代謝。

歡迎分享~~~~~~~

其他閱讀:

快來看這篇!昨天的隔夜茶先不要倒掉!

隔夜茶有八大神奇養生功效!(歡迎分享)

點我看更多>>>>

http://www.life.com.tw/?app=view&no=140313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子宮肌瘤是國內婦女常見的腫瘤,據統計,每3至4個婦女中,就有1個長子宮肌瘤。不過,醫師表示,懷孕婦女合併子宮肌瘤不可怕,只要注意定期產檢,都能順利生產;若子宮肌瘤大於6公分以上,且發生經血量多、經痛、頻尿,以及便秘等症狀,最好切除肌瘤。4年前,藝人劉畊宏的妻子王婉霏,發現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全球投資者與生技廠不可缺席的年度饗宴「亞洲生技商機高峰論壇」(BioBusinessASIA,以下簡稱BBA)於今天在台登場!多位全球生技產業國際大師級專家齊聚一堂,讓與會者了解如何與全球生技產業價值鏈接軌,以及如何提前布局亞太、放眼未來全球生技投資契機。BBA大會主席工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使用美白保養品還真是得要小心!臨床上,就有一名三十歲女子,在使用了美白保養品後,出現白斑病變,所幸經由黑色素細胞移植,才改善了白斑的困擾。成大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林子凱表示,市面上標榜美白的產品很多,各式的美白產品其作用機轉不全然相同,副作用也不一致,從左旋維生素C、熊果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別以為罹患心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專利!根據衛生署資料顯示,過去10年國內25至44歲青壯年死於心血管疾病比例增加5成,原因包括工作壓力大、不良的生活習慣,以及飲食不均衡。營養師建議民眾,每天應攝取1湯匙、約7至8公克的堅果類食物,如榛果、杏仁、核桃、腰果等,可有效降低血液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