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意外可怕的盲點!?給孩子「掏耳朵」時要注意的三個重點☆

照顧特別小的孩子的時候,比較難掌握好的是〈掏耳朵〉。

實際上在掏耳朵這個行為裡潛藏著,原來有「這樣的事情啊!?」的盲點⋯⋯

所以這一次要為大家介紹,實際上媽媽為孩子掏耳朵的時候,要特別注意的三件事情。

 

小心!〈掏耳朵〉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意外……

意外可怕的盲點!?給孩子「掏耳朵」時要注意的三個重點☆寶寶的耳朵很小,掏耳朵對媽媽來說也是很辛苦的事。weheartit.com

因為孩子不喜歡,怎麼也不能好好給孩子掏耳朵,有這樣子煩惱的媽媽應該也有吧!

如果硬要給孩子掏耳朵的話,可能會導致很嚴重的意外,所以一定要小心注意。

從日本國民生活中心的數據顯示,因為掏耳朵導致的意外每年都持續在增加。
從2010年4月到去年2015的年末大約這6年的期間裡,一共發生了約178件的意外事故。

掏耳朵時使用的棉棒和掏耳朵棒,要十分小心注意。

孩子如果拿著耳朵裡的棉棒在玩耍的時候,不經意塞到耳朵太裡面,扎破鼓膜等的意外也是有發生過。

在這樣嚴重的意外發生前,要把現在開始介紹的3個項目,好好記到腦中哦♪

 

〈給孩子掏耳朵時注意點①〉使用潤濕的棉棒時不要用力

意外可怕的盲點!?給孩子「掏耳朵」時要注意的三個重點☆

weheartit.com

現在要介紹在國民生活中心的報告中,危險性很高的棉棒意外。

那就是棉棒的頂端的部份跟棉棒脫離,掉進耳朵裡的事件。
好像都會覺得自己沒有很用力,但是卻出了這樣的事故。

特別要小心的就是,把棉棒的一頭潤濕之後再使用的情況。

給嬰兒掏耳朵的時候,用嬰兒油之類的把棉棒弄濕的情況,也是有的吧~

研究結果顯示,被水或嬰兒油潤濕的棉棒一端,比一般乾燥的棉棒更容易從棉棒本體脫離◎

以這個數據為基礎,用潤濕棉棒的時候,注意不能太用力。

 

〈給孩子掏耳朵時注意點②〉 把掏耳棒和棉棒請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

可能會認為「理所當然!」的事,但對孩子而言,真的沒有他們到達不了的地方。

我自己也有這樣子的經驗,覺得放在孩子不可能拿得到的地方,但是很多時候,稍微不注意孩子就拿到手了⋯⋯

媽媽還沒注意到的時候,就已經把棉棒和掏耳棒拿在手裡了……。
想到這裡,心裡禁不住緊張吧!

為了應對可能會發生的情況,把棉棒和掏耳棒放在有上鎖的抽屜裡,或者放在比大人身高更高的地方,努力提前防範事故發生這是必要的。

 

〈給孩子掏耳朵時注意點③〉使用棉棒時一定要先確認!

上面所介紹的,都是跟棉棒有關的意外。
棉棒的頂端部份掉進耳朵後,用手取出來是很困難的事。

這時請馬上去耳鼻科就診,但是如果是掉進到很深地方的話,就會變得很棘手⋯⋯

為了防止發生這樣的事,使用棉棒前一定要確認棉棒的頭,是不是變鬆了容易脫落。

大家的模式思維都是從盒子裡拿出棉棒,然後掏耳朵。
但是如果棉棒的一頭掉落的話……。

抱著「以防萬一」的精神及心態,一定先用手指觸碰一下,確認沒有異常之後再使用☆
 
 
對家中有小孩子的人來說,會發生什麼意外真的不知道~

對於已經在文章及各項調查報告中所出現的事故,要做到防患於未然,細心對應非常重要☆
 
 
延伸閱讀】
 
 
 
本文出處;更多內容請上《4meee!(For me)》《4meee!(For me)》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PRP與幹細胞的應用一直以來都受到世界各國重視,過往較多應用在細胞再生、抗老化等,而在台灣也是如火如荼的研究各種應用的可能,除了在癌症治療上的應用以外,台灣長春藤生物科技與台北醫學大學更是合作研究出在於活化後的PRP應用於傷口恢復上,取得耀眼的研究成果。而台灣長春藤生物科技更是著眼於未來布局,搶先研...

閱讀詳情 »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編輯部  參考資料來源:U.S. FDA 維生素D是一種必需的營養素,可幫助狗狗調節鈣和磷的平衡,然而攝入過多維生素D是會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可能導致腎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為什麼過多的維生素D有害狗狗健康? 維生素D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因此不像水溶性維生素,當狗狗或其...

閱讀詳情 »

▲印加果又名「星星果」,在秘魯有「長壽果王」的美譽。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儀潔、王聿瀠、羅偉哲 /台北報導 外食族要注意了!餐餐大魚大肉、重口味,小心三高找上門。今天小編特地南下屏東,尋找隱藏在當地的超級食物「印加果油」,除了被稱作三高剋星,還能增加飽足感,近年來備受討論,真的有這麼厲害嗎?...

閱讀詳情 »

在美國,目前每天平均有20萬新增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而Delta變種病毒已經佔其中的98%;在英國更高達99%,且Delta變種病毒已經相繼在美國50州被發現,其散播力自然不容小覷。台灣這一波疫情也以Delta變種病毒為主,因此相關資訊愈發值得關注。 根據《英國醫學雜誌》(《BMJ》 2021 Ju...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