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打嗝有時候不是一件小事情!這樣打嗝警惕患上胃癌(歡迎分享!)

打嗝是生活中常見的小插曲,很多人並不會特別在意。但事實上,如果一段時間總是打嗝,這恐怕就不是噎口饅頭喝口醋那麼簡單了,甚至可能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腫瘤———賁門癌的徵兆,要特別警惕。

打嗝有時候不是一件小事情!這樣打嗝警惕患上胃癌(歡迎分享!)

賁門位於食管和胃的連接處,進食時開放,吃完後關閉,以保證胃內食物不會反流到食管。由賁門癌引起的打嗝有以下兩大特徵:

一是,不會因為吃得過多或過飽出現,並且反覆、頻繁打嗝,且不易停止;

二是,由於賁門癌多由下部食道發生,使本來已經很狹窄的賁門更狹窄,食物通過時會有乾燥緊縮感、疼痛、梗塞感,像有東西永遠咽不完,而吞較硬的食物時,覺得好像“咚”一聲直接掉裡胃裡,尤其是喝熱水或冷飲的時候更敏感。

此外,由賁門癌引起的打嗝,還同時伴有進食不爽快、劍突下疼痛等。

賁門癌也是一種“生活方式病”,各種慢性炎症,吃不潔發霉的食物,各種不良飲食習慣都可能誘發。因此,為了有效預防賁門癌:

第一,戒菸限酒;

第二,吃飯別太快、太燙;

第三,不要蹲著吃飯,以免腹部壓力高,使食物滯留在食管和賁門的時間過長;

第四,多吃新鮮果蔬,盡量少吃醃菜、酸菜,別吃過於粗糙、不易嚼碎的食物。

胃病最常見的症狀

1)疼痛。這是胃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導致隱痛的原因很多,表現形式也複雜。病因包括受寒、氣滯、血瘀等,表現形式有隱痛、刺痛、絞痛。

2)氣脹。這也是胃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如果脾胃運化失職,或者因寒受阻,或者其他因素,都會導致胃內的氣體不能及時、不能正常排出,從而導致氣脹。

3)食脹。由於各種各樣的因素,胃不能正常消化食物,或者或者腸胃蠕動過慢,都會導致食脹。

4)舌淡無味。中醫理論認為,脾開竅於口,如果脾受困,或其他原因導致脾虛,都會引起患者口不知味,不欲食。

胃病初期和長期的症狀

1)口苦。這是肝膽受熱產生的典型症狀,是膽氣上泛的表現。西醫檢查規類為膽汁反流性胃炎。

2)面色。胃病患者病史過長,面色容易萎黃、黯淡無光。

3)舌苔顏色。正常的舌頭,舌體柔軟,活動自如,顏色淡紅光澤,有潤澤,舌苔薄白。胃病初期,舌苔黃,口有異味,此為實證。時間久後,舌苔轉白,便秘者舌質肥厚,疼痛者舌質有瘀斑。

4)噁心嘔吐。飲食失常、寒溫不適引起的胃病,容易造成患者噁心嘔吐。

古人云,十人九胃病,說明自古以來胃病都是很常見很普及的一種疾病。胃病的種類很多,包括各種急慢性胃炎、胃息肉、胃癌等。胃病的臨床症狀很多,形式多樣,雖然同為胃病,但是每個人的症狀都不相同。胃病的臨床表現如下:

跟情緒有關的胃病症狀

1)打嗝噯氣。跟情緒有關,或者因吵架、壓力過大等導致的胃病患者容易有此症狀。

2)胸悶。以氣不順、滯留胸腔為特徵,脾氣暴躁者、情緒不佳者易得。

3)噎膈。脾胃陰虛、或者寒濕困脾者易得。

4)反酸燒心。這是胃病患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有胃酸、泛酸、反酸、吐酸之分。胃熱者有燒心感。

久病症狀

1)乏力、四肢無力。久病體虛,常感覺乏力,不思動,四肢出現無力感。

2)大便。陰虛、實熱導致大便乾結,如大便稀,則脾運化失常。

歡迎分享~~~

其他閱讀:

就在你身邊!

一點也不難取得的三種蔬菜常吃這三種蔬菜,讓癌症不要輕易找上你!(歡迎分享)

點我看更多>>>> http://www.life.com.tw/?app=view&no=163034

 

相關推薦

  (圖片翻攝自douguo )   曾讀到明代著名醫學家孫一奎的故事,他曾經使用韭菜這種溫補腎的特性,治療子宮頸下垂,而根據蘋果日報報導,香港城市大學以銀杏、韭菜、苦瓜等八種常用蔬菜作抗癌研究,研究它們治療子宮頸癌的成效,結果發現韭菜功效最好!在測試中,只需小份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整理) 親密育兒(attachment parenting)在媽咪之間掀起一股風潮!其概念是由美國小兒科醫師Dr. William Sears 在 1980年代提出的,主張孩子和一切動物一樣,有他的需求。Sears主張西方父母可以參考東方和非洲等農業或狩獵社會自然的育兒方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肺癌罹患率持續增加,而在肺癌治療方面則是有新進展!根據國民健康署所公布的2013年十大癌症中,肺癌排名第二,新增人數為1萬1751人,較2012年增加59人,肺癌時鐘平均每44.7分鐘就有一人罹病。而今年歐洲肺癌年會發表的最新全球大規模研究發現,晚期肺腺癌患者使用EG...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身體是否健康,可以從指甲看出一些端倪!傳統中醫認為,指甲和臟腑經絡是有聯繫的;所以,經由觀察指甲,可以發現身體所隱藏的健康危機。中醫師在看診時,都會「望聞問切」,而觀察指甲的變化,就是所謂的「望」診,會針對指甲顏色、形狀、光澤和異常狀況,以及問診與把脈,即能辨證疾病類...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