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接吻會不會得病接吻也是一門技術活

接吻會不會得病接吻也是一門技術活

情侶接吻是一件平常的事,也是促進情侶間情感的行為,則人發出疑問接吻會不會得病,科學家也表明接吻的傳染率很高,接吻24小時後就會被傳染,其中包括圍餐以及父母親吻孩子。

接吻會不會得病接吻也是一門技術活

和愛人深情一吻是件快樂的事兒,而這種鏡頭不光出現在屏幕上,街邊、電影院甚至是地鐵裡都能看得到。愉快的接吻已被科學證明能有效穩定心血管、調理血壓、降低膽固醇,還有研究說接吻還可以刺激唾液分泌防蛀牙,都可以算的上是“外出旅行、居家必備”了。但科學家還是會在關鍵時刻潑上一盆涼水讓人冷靜,接吻也能惹病哦。

口腔是微生物繁衍的天然良田,單是​​細菌就有700餘種,13毫升唾液裡的細菌總數就能趕上中國人口的總和了。而接吻是一種口水交換式的親密接觸,當然也同時交換了細菌還有其他微生物。醫學統計顯示,每一次接吻,有超過270種不同的細菌經由吻者的口腔進入對方口腔,完成相互傳送過程。雖然其中超過95%的細菌對口腔健康無礙,但個別人會對對方口腔中的細菌缺乏抵抗力,導致患病。可能的病毒和疾病都有什麼呢?

接吻會不會得病接吻也是一門技術活

 

接吻病、皰疹病

  接吻病與疲勞關係密切,當你疲勞時機體免疫力降低,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接吻,或者是接觸到病人的飛沫就可能感染。

接吻病和皰疹病毒都是通過口水、飛沫散播。人群中,90%的人都感染過接吻病。因此,其傳染度非常高。一般地講,如果對方帶菌,不論口腔有沒有潰瘍,接吻之後的24小時,另一方就會被感染。這些疾病多見於30歲以內的人群,35歲以上的人則很少見。原因就是這個年齡的人接吻太頻繁,容易受感染。血清學調查也發現,我國3~5歲兒童EB病毒抗體陽性率達90%,原因就是國人的圍餐習慣以及父母親吻孩子。

  從危險性上來講,與EB病毒相比,皰疹病毒溫和些,雖然變為慢性後,會反復發作皰疹,但不會侵犯人的免疫功能。

接吻會不會得病接吻也是一門技術活

 

幽門螺桿菌(胃病)

  幽門螺桿菌這個名字很多人不熟悉,但實際上,它和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症狀相關,比如,常感覺到的胃脹、胃痛、不想吃東西、口臭等。幽門螺桿菌在人群中的感染率高達50%,感染後有些人沒有症狀,但大部分人有輕重不一如上所述的各種症狀。幽門螺桿菌多通過唾液傳播。

接吻會不會得病接吻也是一門技術活

 

性病

  廣州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口腔科翁志強主任醫師曾介紹說,梅毒、淋病最喜歡口腔的環境,它們很容易在口腔裡生長,一旦口腔感染,病菌繁殖非常快。如果一方感染,只要另一方口腔中有破損就很容易感染。當然,一般禮節性和社交性的接吻是相對安全的,而深吻(雙方有唾液交換,甚至有出血現象)則對某些可​​能通過體液(血液)傳播的性病(比如梅毒)來說,有一定危險性。當然,如果是口交,那危險性更高。

  肝病與愛滋病?

  這兩種病能通過接吻傳播嗎?翻看資料和報導,綜合來說,儘管唾液裡也會有滋病毒,卻沒有接吻傳播滋病的病例報導。而乙肝和丙肝雖然都可能通過血液傳播,如果口腔有傷口理論上有風險,但可能性和相關報導都是少之又少了。

  總的來說,接吻實在也是門技術活兒,起碼要在對的時間、吻上對的人。接吻簡單,治病不易啊。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衛福部桃園醫院爆發院內感染,短短8天已確診9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9)日甚至下令直接清空醫院,匡列隔離353人也得全部集中檢疫或回醫院隔離14天,力道之大,過去未見,陳時中表示,全因為這一波疫情是「強勢的病毒株」在傳染,跟過去第一波疫情不一樣。 部...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爆發大規模院內感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已宣布成立「前進指揮所」進駐該醫院,由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王必勝擔任指揮官,今(19)日傳出王必勝疑似也遭到隔離,對此,王必勝隨即在臉書PO文澄清「沒有被隔離,也沒有自我隔離」。 指揮中心下...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9)日公布國內新增2例境外移入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自美國及印尼入境。陳時中表示,案866為本國籍50多歲女性,去年10月12日前往美國探親,今年1月17日返臺,持有登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時無不適症狀。個案入境時主動通報曾在美國接觸COVID-1...

閱讀詳情 »

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急升溫,部立桃園醫院發生群聚感染,累計2醫護、3護理師染疫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一口氣公布新增4例相關的本土確診案,分別是昨日確診的護理師案863之丈夫案864、其女兒案865、與一護理人員案868、一外籍看護案869。 部立桃園醫院發生群聚感染,曾照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