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春節假期放太久 休假症候群恐上身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今年的春節假期有夠長!由於每年在放完春節假期之後,都會有一波休假症候群的病人到身心科報到;因此,醫師特別提醒,民眾在春節假期即將結束前,就應該要及早收心,調整作息,才能在開始上班後,能夠正常工作。

耕莘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楊聰財表示,春節假期的時間都比較長,以致於大腦的下視丘中樞系統會比較鬆散,尤其是放長假時,會因為玩樂,而有晚上不睡,白天睡 的情況特別多,而若是下視丘中樞系統較為敏感的人,就容易出現休假症候群上身。

休假症候群主要症狀會出現昏昏欲睡、不專心、睡眠障礙、易疲倦、情緒低落、煩躁等情況;所以,楊聰財醫師強調,若是往常就會出現休假症候群的病人,在過年期間最好不要把假期全都用來玩樂,應該在假期結束前一、二天,就調整回正常的作息。

楊聰財醫師並建議,應該在春節結束前一、二天,多做運動,可以讓大腦的多巴胺恢復正常,以及使腦內啡、血清素及腎上腺素也可提升,這都有助於恢復平常工作時的活力;另外,因為年節時多大吃大喝,就應該要在前一、二天的飲食選擇清淡為宜,並藉由運動可將大魚大肉消化掉。

而在上班前一天,則是應該寫休假日記,並將書包或是工事包準備好,以便隔天能夠正常上班或上課;楊醫師說,休假前一天寫日記,有象徵性的儀式,可將放假的心情做一個告別。民眾並可訂定上班或是上課後的計畫,讓新的一年都能順順利利。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3040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陳志成研究員團隊發現,受損的痛覺神經能否再生、復原,需要一種關鍵分子─神經細胞骨架蛋白質Advillin,若將其作為生物標記物,可有利準確診斷並治療坐骨神經痛、糖尿病疼痛等由神經損傷引起的「神經病變痛」。痛覺神經再生 有助神經病變復原人體感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現在一歲三個多月的小宇,是一個辛苦養大,合併有慢性肺病的早產兒寶寶。出生時才31週,體重只有1200公克,在大家的努力之下,住院將近3個月才出院,最近又因為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RSV)住院,因為呼吸急促被轉到加護病房接受呼吸器正壓呼吸治療。她之前曾經打過六次單株抗體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遠自古希臘時代,醫學始祖希波克拉提斯就曾說過:「所有疾病始於腸道」,所謂病從口入,就是強調有健康的胃腸,才有健康的身體。而胃臟對於健康的重要性,在幽門螺旋桿菌發現後,更顯得重要;根除幽門螺蜁桿菌,不僅可以有效減少胃癌,更可以減少消化性潰瘍的發生及復發。近年來,隨著基因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一名剛踏入職場23歲的陳先生,為了拚事業經常熬夜,三餐不繼,又沒時間運動,唯一小憩的時間就是每日抽兩包菸的時刻,某日凌晨仍在熬夜工作的他,出現急性心肌梗塞,送急診打通血管後順利化解生命危機。7大危險因子 符合3項即為高危險族群收治該名案例的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黃瑞仁...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