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淺談PM2.5:外出返家後,務必先洗臉並幫孩子洗鼻子、清理鼻腔..

淺談PM2.5:外出返家後,務必先洗臉並幫孩子洗鼻子 清理鼻腔..

外出返家後,務必先洗臉並幫孩子洗鼻子、清理鼻腔..
 
Photo/grist.org , 責編/Hsuan

最近新聞氣象播報空氣品質極差,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偏高,空汙嚴重,應減少戶外活動。無奈這陣子孩子氣喘頻頻發作,三天兩頭就跑急診,當父母的不僅心力交瘁,也不免心慌~ 難道跟空氣品質有關嗎?到底PM2.5濃度是什麼呢?對我們人體有什麼危害呢?對孩子有影響嗎?

PM2.5是比頭髮還小的細懸浮微粒子 可深入人體肺部深處

PM2.5 : 又名懸浮微粒( Fine Particulate Matters)或可入肺顆粒物,是目前大家關心的新議題之一。它是指懸浮在空氣中的微小粒子,粒徑僅有2.5微米(μm),大約頭髮的30分之1。

PM2.5引發的相關疾病

空氣汙染是環境致癌物之一,PM2.5懸浮微粒上帶有重金屬、戴奧辛和病菌,可深入人體肺部深處,進入肺泡甚至經過血液循環到全身,增加心血管及呼吸系統相關疾病的發生率,例如: 過敏、氣喘、結膜炎、心臟病、肺腺癌、支氣管炎、加重過敏反應,而懷孕婦女可能早產、胎兒過輕,增加小孩罹患過動症機率等等。

PM2.5的生成與來源可分自然界和人為產生

產生來源可分為兩種:

(一).自然界:火山爆發、森林火災、海鹽飛沫,及沙漠中的塵埃......等等。

(二).人為產生:日常發電、焚化爐、化學工廠、各類工廠、建築物碎屑、 野外烤肉、抽菸、燒香拜拜、汽車排放廢氣……等等因素 產生,其排放出來的物質大多含有一些有毒物質,很容易經由空氣傳播。

防範PM2.5對健康的傷害,必須要從日常生活著手家有敏感或過敏氣喘兒更要做好全方位的防護。

針對一般民眾,要減少空氣汙染對健康的危害,應該要從日常生活中就做好基本防範,而對於較敏感的成人或家中有過敏氣喘的孩童更要加強去除及避免接觸空氣刺激物及過敏原,做好居家防護措施。

  1. 外出返家後,務必先洗臉、漱口,幫孩子洗鼻子、清理鼻腔,以預防呼吸道疾病發生。
  2. 發布空氣品質指標不佳時,應盡可能不開窗或減少出門機會,若需要外出建議戴上N95口罩
  3. 平日可適當打開窗戶增加空氣流動速度保持空氣流通。
  4. 居家室內空間可使用經濟部認可含有高效能粒子空氣過濾(HEPA)的空氣清淨機去除空氣中的懸浮微粒。
  5. 減少吃燒烤食物的機會,並避免吸入過多煙霧並多補充水份。。
  6. 最好避開有二手菸的環境與場所。
  7. 若孩子感冒或者久咳不癒的狀況時,請盡快就醫。

在台灣有很多孩子有過敏的症狀,造成的原因除了來自於先天遺傳,還包括後天環境因素所導致。造成空氣汙染的物質,容易傷害呼吸道產生相關呼吸系統疾病,而過敏環境的刺激,會更造就過敏症狀愈趨嚴重化。所以有過敏的成人及孩童,自身都應該要加強做好防範。

 

【延伸閱讀】

乾咳咳不停到底怎麼了?是感冒還是過敏?

孩子未來的健康,取決現在花多少的時間運動!

冬季口鼻防護不可少,霾害危機要知道!

 

本文出處,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寶貝來育兒經・育兒放寬心》;《寶貝來育兒經・育兒放寬心》粉絲團】 

相關推薦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帶寶寶外出,千萬別少這一「座」!國健署提醒,研究顯示,正確使用汽車的安全座椅,可降低兒童頸部73%衝擊力、減少71%死亡率,後向乘坐的安全性提高75%。家長只要記得「後、安、固、指」四口訣,就能維護寶寶的安全。 根據靖娟基金會201...

閱讀詳情 »

清明連假剛過,不少因疫情緊張閉關已久的民眾紛紛出遊,醫界不禁擔憂民眾聚集恐導致病例數因而暴增。新光醫院家醫科柳朋馳醫師表示,目前臨床上已出現不少無症狀民眾,若出遊未戴口罩、加上人潮聚集,的確有可能造成大規模的感染!有鑑於此,柳醫師呼籲民眾不妨儘早開始做好「自主健康日記」,若日後不幸確診時也有助於疫調...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自從2019年12月2日在中國武漢首次發現新型冠狀病毒以來,這種病毒已經在全球擴大蔓延,使得今年除了必須提防流感和其他呼吸道病毒之外,人們還必須擔心COVID-19。然而,COVID-19的症狀與感冒和流感的症狀非常相似,因此,我們需要能夠分辨兩者的差異。 耶魯大學醫...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地瓜因為營養密度高、熱量低,早是不少台灣人減肥、養生的「國民食物」,但用錯烹調方法可能讓營養流失光光,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營養師陳扆洵就提醒,地瓜「蒸熟」、「帶皮吃」才能保留並吃進最多營養。 吃地瓜好處多,最有名的就是地瓜中的β-胡蘿...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