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當心!腳上有黑點恐怕是癌症!

當心!腳上有黑點恐怕是癌症!

我們很難把足部上的一個小黑點跟癌症聯繫上來然而,作為皮膚癌中最危險的黑素瘤,就可能發展到不經常接觸陽光的部位。

當心!腳上有黑點恐怕是癌症!

白色的腳趾甲你可能根本不會在意,但是正常的腳趾甲是帶半透明的。白色腳趾甲的產生可能是有某種疾病的產生或者對腳趾甲的傷害,如果趾甲本身很完整但是大部分都變成白色,這有時候可能是更嚴重疾病的症狀,比如肝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或糖尿病。

當心!腳上有黑點恐怕是癌症!

有時對趾甲的傷害或是長期接觸石油基質溶劑可能造成凹陷的像勺子一樣的腳趾形狀。

當心!腳上有黑點恐怕是癌症!

發癢,鱗狀的皮膚可能是足癬,在20到40歲之間的男性中比較普遍的一種真菌感染。

當心!腳上有黑點恐怕是癌症!

真菌的感染常常會讓我們的指甲變得又黃又厚,變黃變厚的腳趾甲也可能是一些潛在疾病的癥狀,包括淋巴水腫(和淋巴系統相關的腫脹)、肺部疾病或者風濕性關節炎。

當心!腳上有黑點恐怕是癌症!

趾甲表面有凹痕是因為趾甲在趾甲板處的生長被破壞了。一半兒的牛皮癬患者都受趾甲蝕損的影響。

當心!腳上有黑點恐怕是癌症!

足部19情況預示癌症

足部的黑點:我們總是把皮膚癌和日曬聯繫起來,所以我們通常不會檢查腳上的黑點。然而,作為皮膚癌中最危險的黑素瘤,就可能發展到不經常接觸陽光的部位。黑素瘤甚至可能出現在腳趾甲下面,看起來像是個黑點兒。
 
 
白色的趾甲:對趾甲的傷害或者身體內任何部位的疾病都可能導致腳趾甲出現白色區域。如果一部分或者整個趾甲脫離了甲床,它就會顯示白色。這可能是因為受傷、趾甲感染或者是牛皮癬引起的。如果趾甲本身很完整但是大部分都變成白色,這有時候可能是更嚴重疾病的症狀,比如肝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或糖尿病。
 
足部發癢:發癢,鱗狀的皮膚可能是足癬,在20到40歲之間的男性中比較普遍的一種真菌感染。一種對化學用品或化妝品的過敏反應,稱為“接觸性皮炎”,也可能導致瘙癢和皮膚乾燥和紅斑。如果發癢的足部有皮膚變厚並且出現小點,這可能是牛皮癬,一種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使用藥膏可以緩解這種症狀。
 
黃色的腳趾甲:腳趾甲可以揭示我們整體的健康狀況。真菌感染經常會造成腳趾甲變黃變厚。變黃變厚的腳趾甲也可能是一些潛在疾病的症狀,包括淋巴水腫(和淋巴系統相關的腫脹)、肺部疾病或者風濕性關節炎。
 
趾甲蝕損:趾甲表面有凹痕是因為趾甲在趾甲板處的生長被破壞了。一半兒的牛皮癬患者都受趾甲蝕損的影響。
 
大腳趾疼:大腳趾關節痛的一個最臭名昭著的原因就是通風,同時還會伴隨著紅腫。骨關節炎也是導致疼痛和腫脹的一個罪魁禍首。如果關節不能彎曲,這可能是拇僵症,骨質增生關節炎的一種並發症。大腳趾疼也可能是人工草地趾,一種運動員病,尤其是硬地項目的運動員,由於關節周圍韌帶損傷導致的。
 
小腳趾疼:如果你覺得自己如同走在大理石上或是你腳上蹠球(腳掌下面近拇趾根的球形部分)的疼痛衍射到了腳趾,你可能是得了摩頓神經瘤,一種通常在第三根和第四根腳趾間神經周圍的組織變厚疾病。女性得這種病的概率是男性的8到10倍。這種病是由於對腳趾的傷害或太多的壓力造成的。
 
爪狀趾:這種足部畸形可能是因為鞋子太緊擠壓腳趾或是因為諸如糖尿病、酒精中毒和其他神經紊亂疾病對神經的傷害造成的。腳趾從蹠球(腳掌下面近拇趾根的球形部分)伸出部分向上拱起,並且在腳趾中間部位開始向下收起,如同爪子。應對的方法包括伸直和鍛煉腳趾,或者特製的鞋子,乃至外科手術。
 
長期潰瘍:腳部的潰瘍長期不癒合,是糖尿病的一種重要警示。糖尿病可以影響腳部的感覺、血液循環和正常的傷口癒合。所以即使是一個小水泡也會變成一個麻煩的傷口。這些潰瘍也很容易被感染,糖尿病患者應該經常洗腳並擦乾,並每天檢查腳部是否有傷口。外周動脈疾病導致的血液循環不暢,也會讓潰瘍癒合緩慢。
 
勺子狀的腳趾甲:有時對趾甲的傷害或是長期接觸石油基質溶劑可能造成凹陷的像勺子一樣的腳趾形狀。同時,缺鐵也可能會形成這種特殊形狀。
 
紅色、白色和藍色的腳趾:雷諾氏病會讓你的腳趾變白,然後變藍,再變紅,最後變回本來的顏色。原因可能是血管突然痙攣導致的動脈狹窄,壓力或是溫度突然變化都可能觸發血管痙攣,通常不會導致其他的健康問題。雷諾氏病也可能跟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燥症、甲狀腺疾病有關。
 
腳部腫脹:這通常是站得太久或坐飛機時間太長導致的臨時問題,尤其是對孕婦來說。但腳腫也可能是一些嚴重的疾病的前兆,比如循環不暢、淋巴系統疾病,或者是有血塊。腎臟疾病或者甲狀腺功能減退也會導致腳腫。如果你的腳長時間腫脹,要去看醫生。
 
腳後跟疼:最常見的原因是足底筋膜炎,連接到腳跟骨的長韌帶發炎。剛起床腳落地的時候最疼,關節炎、過度運動、不合適的鞋,包括肌腱炎也會導致腳後跟疼。不太常見的原因包括足跟底部的骨刺、骨頭感染、腫瘤和骨折。
 
腳部灼痛:腳部灼痛通常發生在有周圍神經損傷的糖尿病患者身上,但也可能是維生素B缺乏、腳氣、慢性腎臟疾病、腿或腳的血液循環不良(外周動脈疾病)、或甲狀腺功能減退。
 
足部痙攣:突然而來的劇烈足部疼痛是一種肌肉痙攣或抽筋的症狀,它可能持續數分鐘之久。過度工作和肌肉疲勞是常見的原因,其他原因包括血液循環不暢、脫水或是體內鉀、鎂、鈣、維他命D水平的失衡。懷孕或甲狀腺失衡造成的荷爾蒙水平變化也可能是原因之一。如果痙攣經常發生甚至變嚴重,你需要看醫生。增力訓練可以改進肌肉疲勞。
 
拖著腳走路:有時候這個問題最初的跡像是改變你的走路方式——步子更寬,或者輕微的腳拖地。原因可能是周圍神經損傷讓你的腳慢慢地失去知覺。其中大約30%的病例都跟糖尿病有關,神經損傷也可能是感染、維生素缺乏、酒精中毒導致的。很多時候,人們不知道是什麼導致了神經損傷。
 
腳冷:可能隱藏多種病如果你的腳趾經常覺得冷,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吸煙、高血壓或心髒病導致的血液循環問題,如果糖尿病沒有控制好,引起了神經損傷,也會讓你覺得腳冷。其他可能的原因包括甲狀腺功能減退和貧血。醫生可以幫你找到這些潛在的問題,或是讓你知道,你就是個腳冷的人而已。
 
腳疼:當你的腳疼了一整天之後,你可能只是詛咒你的鞋子。畢竟女人中10個有8個都說會她們的鞋很折磨人。但是疼痛往往不是極高的高跟鞋導致的,很可能是應力性骨折,就是說你的骨頭上有一個小裂縫。一個很可能的原因是鍛煉太劇烈了,特別是像籃球、長跑這樣高強度的運動。骨質疏鬆的人骨頭比較脆弱,風險更高。

相關推薦

經常搬東西、提重物讓肩膀疼痛不已嗎?當心肩膀肌肉出現撕裂傷!佑康復健科診所院長張凱翔醫師表示,臨床上常有患者因肩膀疼痛就診,尤其在夜間睡眠時感到疼痛難耐,這些都是肩膀旋轉肌撕裂傷的常見症狀,建議及早就診以緩解不適。  肩膀關節是由多個肌肉群所組成,肌肉之間相互牽引讓肩膀可以靈活轉動。然而,若是經常過...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多多閱讀 經常性閱讀將使人更長壽和更健康,耶魯大學針對3,600名50歲以上的研究發現,閱讀習慣可延長近2年的壽命,閱讀書籍的人比閱讀報紙和雜誌的人更為長壽,每週閱讀超過3.5小時的人壽命最長。還有,睡前看書更是有助於入睡。 盡量晚點退休 雖然許多人夢想著“45歲就退休...

閱讀詳情 »

▲多發性硬化症患者多為20到40歲上班族,常因出現疲勞症狀遭誤解。(示意照/台灣多發性硬化症協會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雖然只有27歲,但腦部影像看起來卻萎縮像60歲」,多發性硬化症病患順銘(化名)早在19歲就陸續出現手麻腳麻、複視、疲累等症狀,但當下僅以為是課業、工作壓力大,加上...

閱讀詳情 »

在台灣,約有一成左右的人受腎結石所苦,有些人甚至是天生體質就容易產生結石。像知名主持人于美人,之前就遇過結石問題,日前健檢發現腎臟腫大,經過仔細檢查,原來十年前腎臟內的一包沙,變成了108顆結石!為了將這108顆頑石取出,使用了「軟式輸尿管鏡雷射」的方式,由於手術時間過長,且過程醫生必須將手泡在冰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