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皮膚搔癢紅腫難耐 小心慢性蕁麻疹作祟

皮膚搔癢紅腫難耐 小心慢性蕁麻疹作祟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坊芸報導)夏季來臨蚊蟲出籠,皮膚出現紅腫癢如蚊子叮狀況,卻遲遲無法消腫止癢時,可千萬別輕忽,有可能是慢性蕁麻疹找上你!台南市立醫院中醫科醫師張烱宏表示,蕁麻疹會出現像極癢凸起的疹塊,如蚊子叮般的腫塊,一般急性蕁麻疹24小時內會消失,超過6周可能轉為慢性蕁麻疹,病情可能持續數月或數年。許多患者西醫診斷無效,改尋中醫治療,成效頗佳。

張烱宏指出,蕁麻疹在中醫稱為「風團、風疹塊」,俗稱「起凊膜」,引起的原因很多,根據過去案例,約有50%以上的病人找不到誘發因子,較常見的是體內免疫系統對一些特定物質產生過敏反應,只要吃到、吸進或接觸到這些特定物質時,皮膚就會因過敏反應使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而發生蕁麻疹。常見的食物過敏原有魚、蝦、蟹、核果類、芒果、花生等;藥物類最常見的是非類固醇抗發炎藥、抗生素;物理性為冷、熱、觸壓、陽光都可能是誘發因子。

透過中醫治療,慢性蕁麻疹患者也出現明顯改善,張烱宏舉例,一位小學男童從今年2月來每天全身起小紅疹,抓一下就變成凸起疹塊,面積逐漸加大,或者連成一片,連續看3間皮膚科,初期見成效但又復發。觀察男童有幾項跡象,食量大增、大便黏臭、睡覺伴隨磨牙、舌偏紅、胎白膩、脈數滑夾緊,並因癢無法專心上課且影響睡眠。經診斷後為內有濕熱,外有風寒,透過處方一面清濕熱,一面散風寒邪氣,2周後症狀改善,1個月後已完全恢復。

另一位女士則受到蕁麻疹困擾已10幾年,幾乎一星期發作數次,服用西藥有嗜睡副作用,進一步干擾工作,因此也不敢服用西藥,轉求中醫治療。患者有口渴、大便硬且臭、嘴破、眼瞼偏白、頭暈、貧血、舌淡、苔薄白、脈細數等症狀。透過診斷為血虛、夾熱毒雍盛,經由清熱化濕、養血和營處方治療,2個月幾乎不再發作,治療狀況良好。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5559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45歲的陳先生,因茶色尿液、腹脹就醫,檢查後發現是罹患了酒精性肝炎併代償不全的狀況。一個月後,因酒精性肝炎導致肝硬化而產生大量腹水及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由於陳先生狀況危急且苦等不到大愛肝,唯一的43歲妹妹自告奮勇決定捐肝,但妹妹是C肝帶原者無法捐贈,經與醫師討論後,考量...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外電編譯】牛奶近來的銷量連年下滑,隨著素食主義的興起與乳糖不耐的人口越來越多,不少人開始找尋牛奶的替代品,且關於牛奶仍存在許多迷思,甚至有人認為可能會加重感冒症狀。但專家指出,只要是孩子,牛奶絕對是必需品,而且一定要是全脂。   兒童營養學家Lucy Upton說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一名卵巢癌多處轉移的患者,經過臺中榮總婦科主任呂建興醫師10幾個小時手術清除乾淨,並接續完成化療,後來卻又不幸復發,因無法手術,醫師先局部放療並再施以化療。所幸評估患者後,接著選擇標靶藥物維持性治療,病情獲得控制,沒有再惡化。沉默殺手卵巢癌 好發50-70歲婦女同時為中...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中報導】90歲的高齡老翁長期以來有便秘困擾,家人以為是上了年紀腸道退化所致,許多年都是依賴軟便劑幫助老翁排便。台中慈濟醫院大腸直腸科醫師方佳偉檢查發現,禍首原來是4公分大的腫瘤阻塞腸道,經機器手臂進行腹腔鏡微創手術終於將大腸病灶切除。方佳偉提醒便秘族群,放任病情置之不理,腸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