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秋至冬初泡湯樂 心血管疾病患者要注意

秋至冬初泡湯樂 心血管疾病患者要注意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方盈絜報導)秋冬寒冷的氣溫,使得暖暖的溫泉成為民眾的最愛,許多旅遊書和網站,更宣稱泡溫泉能改善關節疼痛、美白肌膚、促進血液循環兼治皮膚病。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特別提醒,民眾天氣轉涼許多人相招去泡溫泉,切記天氣變冷容易引起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定期血壓監測要做好,並遵守醫囑服用藥物。心血管疾病患者泡湯有許多禁忌,一定要謹守,以免發生心肌梗塞或是中風等意外。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特別提出相關注意事項,供心血管疾病患者參考:

1.天冷不宜長時間泡溫泉,時間勿超過15分鐘,以免因四肢血管擴張,周邊血流量遽增,引發心血管或腦血管急症。

2.泡溫泉會導致血管擴張造成低血壓,因此,泡湯後勿太快起身,以免暈倒發生溺斃意外。

3.有心血管等慢性疾病,泡湯時最好有親人陪同,避免獨自在個人池,免得發生意外時沒人知道,錯失黃金治療時機。

4.糖尿病患者、高血壓、膽固醇過高患者在泡湯時更要特別小心,溫度勿超過40℃,且千萬不要一下用冷水一下用熱水,這種方式最危險。因為冷熱溫差大將導致血管急速舒張、收縮,心血管突然收縮或血流受到阻塞,易引發心肌梗塞或缺血性中風。

5.若剛喝過酒,或吃過麻油雞、羊肉爐、麻辣鍋等大餐,也要避免飯後馬上泡湯,最好等飯後1.5小時或2小時再進行。因為酒精、麻辣食物都會讓心跳加速,加上熱水、溫泉刺激,恐怕心臟負荷不了,造成心肌梗塞、中風等意外。

秋至冬初泡湯樂 心血管疾病患者要注意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3971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首度舉辦「Don’t Tag Me!這就是我!」活動,透過「我與標籤的距離」為題,邀請13歲以上的國人參賽,一起推廣「反霸凌」議題,期盼除了讓顱顏患者不再遭受異樣眼光外,每個人也都能免除可能被霸凌的恐懼。從小不愛讀書 卻被貼上不聰明的標籤金獎得獎人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每到天氣炎熱季節,33歲的空調工程師傅小張(化名)就忙不停,偏偏他又對塵蟎過敏,所以繁忙的夏季,身上的異位性皮膚炎也跟著惡化,令他奇癢難耐。到醫院就診時,小張全身皮膚已經有明顯的紅斑合併濕疹變化,影響皮膚面積達全身50%以上,且出現多處苔蘚化的斑塊,有些甚至被他搔抓到破...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為因應大量的醫療申報資料,並邁向精準審查的目標,中央健康保險署運用人工智慧(AI)科技,最近自行成功開發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模型,透過電腦針對放射診斷(例如電腦斷層)的檢查報告進行自動化判讀,協助審查作業的精準...

閱讀詳情 »

之前好食課撰寫了如何幫助媽媽們餵母奶的專欄(連結如下),在這專欄內好食課營養師不僅說明了餵母乳的好處,還有要怎樣才能增加母乳的營養價值: 專欄連結 ➤ 發奶只能靠黑麥汁、奶茶?爸媽照過來,營養師教你正確的發奶三原則! 這次讓美編同事將相關資訊畫成懶人包,分享給喜歡好食課資訊的粉絲,也歡迎到好食課的F...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