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精神病友自殺風險高 關心及專業治療保平安

精神病友自殺風險高 關心及專業治療保平安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臺南市近來發生少婦抱著兩個月大的幼兒,直接從住處六樓往下跳,釀成家庭悲劇。根據臺南衛生局去年統計,因精神疾病造成自殺未遂者佔38.7%,排行第一位,其次則是因感情或家人等因素造成,第三名則是工作等經濟壓力導致,顯示精神疾病和自殺行為往往有因果關係。

對精神病患正確處置 減少自傷行為

尤其精神疾病者,若長期未接受規律治療,一旦生活壓力超過自己負荷,不但會出現幻聽、妄想、憂鬱等症狀,嚴重甚至因無法冷靜思考,走上自殺一途;衛生局表示,因此家屬若能夠對個案疾病有正確認知和醫療處置,就能減少個案出現自傷或傷人等行為。

把握五要訣 助精神疾病患者控制病情

衛生局進一步說明,但親友家人到底該如何防治呢,應把握五點要訣,首先一旦得知有病症時,就應規律接受治療,其次,平時也應和專業醫療人員評估個案病情變化,第三要注意季節轉換時因容易導致荷爾蒙變化,這時病情也會受到影響。

必要時強制就醫 留院治療渡危險期

第四,除了不時陪伴觀察,必要時應尋求專業人士協助,幫助患者度過高危險期,第五,家屬也辛苦了,也應好好照顧自己。衛生局呼籲,若個案發生自傷或傷人事件,符合精神衛生法就應強制就醫,醫療院所會依照患者病情評估,給予適合的醫療方式,必要時提出嚴重病人強制就醫申請,助患者渡過高危險期。衛福部有24小時免費安心專線0800-788-995(請幫幫-救救我),男性關懷專線0800-013-999,關心自己也關心身邊親友,一起渡過難關走向平安!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243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出現骨盆腔炎時,患者會有下腹痛、發燒等症狀,觸診時會有壓痛感;衛福部台南醫院婦產科醫師蘇奕綾指出,診斷上,因骨盆腔炎不容易確診,加上容易引起輸卵管發炎、沾黏等後遺症,因此若有疑似症狀出現時,就應提高警覺,儘早就醫檢查,否則嚴重時,可能使細菌擴散感染整個腹腔,恐危急生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董氏基金會最新公佈2018年上班族壓力及紓壓方式資料,不同年齡層上班族紓壓方式有差異,用「運動」及「宗教活動」方式紓壓者,年紀較長上班族比例明顯高於年輕上班族;而年輕上班族用「睡覺」及「玩電動或線上遊戲」方式紓壓,比例明顯高於年紀較長的上班族。整體而言,靜態性紓壓-「看...

閱讀詳情 »

75歲劉伯伯,5年前開始右腳行走感到疼痛,以為是足底筋膜炎,不僅自行購買痠痛貼布,更不斷換穿氣墊鞋想改善,但症狀卻日益嚴重,到今年起走路只能仰賴拐杖,且走走停停、愈走愈短,才出門走5分鐘就無法前行。4月初劉伯伯突發右下肢冰冷、發白、倍感痠痛及抽痛,至醫院急診發現為血塊脫落阻塞血管,造成下肢動脈栓塞(...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出現血栓,除了先天因素影響,包括臥床、長期不動、接受手術後、罹患惡性腫瘤、自體免疫疾病、口服避孕藥、懷孕和肥胖等都可能成為致病因素;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胸腔內科主任劉冠霆指出,尤其當靜脈內的血栓,隨著血流經過右心到肺臟時,恐怕會因卡在肺動脈及其分支,促使肺部血液灌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