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糖尿病患怕打胰島素 7成存有迷思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國內約有170萬名糖尿病患,但普遍對於注射胰島素治療存有迷思。糖尿病衛教學會最新調查發現,尤其是50歲以上的糖尿病好發族群認知最差,7成2認為胰島素用量高等於病情嚴重,5成4甚至認為打胰島素會洗腎、失明;醫師表示,胰島素是體內的一種賀爾蒙,若糖尿病患胰島細胞功能降低,就需注射胰島素協助調節血糖,才能降低併發症風險。

糖尿病衛教學會今年9月針對糖尿病患或家屬138人、一般民眾112人,進行「2013年糖尿病認知調查」,結果發現,7成2認為胰島素用量高等於病情嚴重、6成3認為身體還能產生胰島素就不用補充、6成1認為吃藥比較安全而不打胰島素、5成8認為打胰島素代表病情變嚴重、5成4認為打胰島素會洗腎和失明。

現年40歲的順子,28歲時確診罹患糖尿病,他尋遍各種偏方,從土芭樂、尿療法、甚至一瓶上萬元的藥都以身試法,卻不見任何成效,花了冤枉錢後才聽從醫囑注射胰島素,治療至今12年來,糖化血色素都維持在標準值內。

糖尿病學會理事長許惠恒指出,治療糖尿病的目標是降低血糖及併發症風險,病患如需要注射胰島素治療、或胰島素注射量增加,只要血糖值和糖化血色素控制在目標值內,沒有發生併發症,都代表控制良好,且醫師會針對患者情況,調整注射次數。

吃藥控制血糖比較安全,最好不要打針?許惠恒解釋,口服降血糖藥物能刺激胰島細胞製造胰島素,但只有在身體情況良好時才有效,若糖尿病患者的胰臟細胞功能衰退,無法控制好血糖,就必須注射胰島素。

許惠恒也強調,許多糖尿病患者一聽到醫師建議打胰島素時,無法馬上接受,能拖就拖,其實併發症已經悄悄侵襲,等到病情嚴重逼不得已才接受治療,卻以為打胰島素會造成併發症,是非常錯誤的觀念。

為協助糖尿病患及家屬正確認識疾病,有效學習控制血糖的訣竅,糖尿病衛教學會引進由國際糖尿病聯盟(IDF)推廣的「糖尿病看圖對話」,透過類似大富翁遊戲般的地圖設計,將糖尿病照護議題圖像化。並將於10至12月間,舉辦系列活動,透過有趣的互動課程,讓病友輕鬆搞懂糖尿病、導正胰島素治療的觀念、學習正確控制血糖。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1487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癌友除了要爭取更長的存活期,也值得擁有高品質生活。為了避免癌友因癌症骨轉移病識感低,耽誤診治時間;改善患者治療積極度低的窘境,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陳自諒院長表示,院方舉辦二週年院慶系列活動期間,啟動《BoneBone骨力 抗癌有力》策展,宣示醫院積極協助癌友全方面對...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6)日新增7例境外移入新增個案,分別來自菲律賓2例(第744例、第749例)、俄羅斯4例(第745例至第748例)、本國籍美國入境(第740例),當中俄羅斯病例原訂在今日要表演芭蕾舞,全團員共52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緊急對其他48人再採檢,主辦單位也在午間宣...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6)日媒體報導,台北榮總在1萬4,765件血液檢體中,發現11件新冠抗體陽性,很可能曾經感染新冠肺炎,回推陽性率約萬分之5,全台可能有1.8萬人具有新冠抗體,研究成果發表在《刺胳針區域健康–西太平洋》醫學期刊,意味台灣可能潛藏本土病例,中央流行疫情指...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1名39歲女性,長期經痛與經血過多,白天嚴重影響工作效率,晚上也難以成眠,情緒變得非常負面。婦產科求診用超音波檢查發現,子宮直徑竟然是9公分,一般女性則只有4至5.5公分,體積更是7至8倍,確診子宮肌腺症,後利用高劑量黃體素治療,症狀大幅降低,治療1年後子宮直徑也縮小...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