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胃酸過多消化不良 健胃整腸要氣順

胃酸過多消化不良 健胃整腸要氣順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現代人因為工作壓力大,或是學子因為考試壓力,使得飲食起居都不正常,因而常會出現腸胃功能障礙,胃酸過多,消化不良很常見,肚子脹氣、腹痛、惡心、吐酸水、腹瀉等輪番上陣;傳統中醫認為,腸胃出現問題,雖然不是大病,但卻是一個健康的警訊,應該要調整生活步調,從醫療、生活、營養上多方面調整,才能遠離腸胃不適!

消化系統通暢才能培養能力智慧體力

李深浦中醫師表示,消化系統不好,營養沒有轉化,就會使得沒有能量,也就會造成讀書頭昏腦漲,沒有精神,工作能力不足,也因而會有壓力;所以,腦筋要好,工作能力強,就要使消化系統通暢,要能消能化,才能培養能力、智慧與體力。胃是營養的根源,對於胃酸逆流、消化不良、脹氣、腹痛、惡心、吐酸水、腹瀉,要治療的不只是控制胃酸,而是要整體性的使胃、小腸、十二指腸都通暢,才不會為病所苦。

不消化會使全身體竅不通暢

壓力大所造成的胃酸逆流,就是腸胃不通暢的結果;李深浦醫師解釋,就好像魚池積水,全身循環障礙,食物堆積在胃裡不消化,不通暢,就會使得全身體竅不通暢,因而造成胃酸逆流。所以,治療胃酸過多、胃酸逆流,千萬不能只是看到胃,而要整體性的看到胃、大腸、小腸、心與肺,體氣體液循環。

胃腸通達就不會胃酸逆流

李深浦醫師進一步指出,心血管循環是營運血液運轉身體,胃則是衛氣,人是小天地,氣行則血行,而胃接受外來物開始,經由化學作用,衛氣撐開所有組織,會有反地心引力作用,形成小宇宙見容於天地間,就一定需要胃酸;所以,胃酸不可以減量或是消除,更不要有逆流,而要幫助胃氣,使正常運作,運送到小腸時,可以減輕食物堆積時間,使胃與腸能通達,就不會胃酸逆流。

飲食是生命第一關

所以,李深浦醫師強調,胃酸過多消化不好,使用制酸劑是不正確的方法,而想要有健康的胃,飲食與生活就要注意,不可暴飲暴食;因為飲食是生命第一關,要有感恩之心,大自然賜給我們食物,無論多有錢,都要有謙卑之心,不可亂吃亂喝,不要吃壞身體,人心很自由,但是對身體不可隨心所慾,而是要有道理的吃,違返自然道理,就會傷害健康。

不要殘暴的使用器官

想要胃腸好,心也要照顧好!李深浦醫師說自己從20歲開始修道,至今已56年,從來沒有胃病,其中和照顧好心有很大的關係;他進一步指出,器官是神,但是人經常會很殘暴的使用器官,致使器官有很多毛病,建議大家應將心下降到胃,有定力放在胃,胃才不會緊張收縮,就不會有脹氣、消化不良、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金剛經有乞食,佛教的乞食是虛心謙卑的修養,對健胃有幫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854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有一位就讀國小四年級的王小弟,從小長得又高又胖,體重一直是同齡孩子的95%以上,日前校內健檢發現,肝指數(GPT) 指數竟高達185,經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童腸胃科主治醫師陳德慶,抽血及超音波檢查後,確診為脂肪肝炎,所幸透過減少糖飲、體重控制和運動後,有效改善肝臟發炎,肝...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食道癌早期不易察覺及檢測效果差,病患等到確診罹癌時,往往已是晚期。中正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王祥辰成功研發「辨識食道內視鏡影像頻譜特徵分析方法」,並計畫結合人工智慧,不只能辨別癌病變,還能明確指出食道癌期數,其準確率高達85%,此外,這項技術所開發出的儀器具有高鑑別度與簡易...

閱讀詳情 »

秋天是食螃蟹的好時機,但品嘗美味同時也要留意熱量與食材來源!張艾亞、沈世朋日前上緯來《醫次搞定》錄影,張艾亞自招是標準『螃蟹控』,:「每年一到秋天,我會揪幾個好友開蟹趴,狂嗑上百隻大閘蟹。」 她笑說自己愛蟹成痴,一個人可以獨享20幾隻大閘蟹,「結果當天晚上竟然胃發炎、胃痙攣,嚴重到去掛急診。」主持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諾羅病毒好發於秋冬季節,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及群聚通報件數,均高於去年同期。群聚事件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諾羅病毒傳染力強,且容易引發群聚感染,請民眾應注意個人手部衛生及飲食安全,如有腹瀉情形,待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以後再恢復上班上學,以降低病毒傳播風險。腹瀉群聚...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