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腦中風竟因心房顫動引起! 新型口服抗凝血藥成救星

腦中風竟因心房顫動引起! 新型口服抗凝血藥成救星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亭蓉報導)

寒流來襲,加上季節交替冷熱交換頻繁,林口長庚心臟內科助理教授詹益欣表示,當溫度劇降或溫差過大時,血管跟著收縮易造成血壓升高,增加心臟病和中風急性發作機率。最近腦中風、心肌梗塞等患者增加三至四成,而每6位腦中風患者,就有1人是因心房顫動引起,提醒心房顫動患者應注意保暖,並按時服用抗凝血藥物降低中風風險。

心房顫動症狀不明、難早期發現 恐引發缺血性腦中風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內科部副部長兼教授郭啟泰醫師表示,心房顫動症狀不明顯,較難早期發現,患者往往因血栓流至腦部引發缺血性腦中風,才發現自己是心房顫動患者;更可怕的是,心房顫動中風患者比其他型態中風者,住院時間更長,失能狀況更嚴重,死亡率更高。

傳統抗凝血藥缺點多 新型口服抗凝血藥已大幅改善

郭啟泰醫師指出,預防心房顫動造成的缺血性中風,以往多使用傳統抗凝血藥物(warfarin),但卻有許多缺點,除藥物起始作用慢,患者還必須定期回診監測血液,加上服藥時有多種禁忌,易與含維他命K的食物及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出血副作用高,致使多數心房顫動患者未能妥善服用藥物,降低藥物預防效果。
所幸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物問世,大幅改善傳統抗凝血藥物治療限制,藥物起始作用快、不須定期監測、劑量固定、與藥物及食物交互作用情形低,使心房顫動患者生活便利性大幅提升,有助於患者提高服藥順從性。

詹益欣醫師說明,林口長庚研究團隊分析台灣健保資料庫長達18年的研究顯示,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物(dabigatran)與傳統抗凝血藥物(wafarin)相比,在減少出血以及腎損傷等效果,都明顯提升!使用dabigatran,顯著降低38%缺血性中風發生、住院性大出血發生率降低42%、顱內出血發生率減少56%、死亡率降低55%,且無論有無慢性腎臟病病史,使用dabigatran,皆能降低急性腎損傷機率約四成。

腦中風竟因心房顫動引起! 新型口服抗凝血藥成救星

反轉劑將取得適應症! 不必再憂心緊急手術大出血

詹益欣醫師補充說明,以往使用抗凝血藥物總擔心,遇到緊急手術或嚴重出血無法即時回覆凝血功能,將出現大出血危及病人生命。所幸現今已有具專一性的反轉劑問世。以往使用在傳統抗凝血藥物用來回復凝血功能的凝血酶複合濃縮物,30分鐘內回復正常凝血值比例僅55%至62%,回復速度比例不高;新型抗凝血藥物(dabigatran)的專一性反轉劑(idarucizumab)可使88-98%的患者在數分鐘內反轉抗凝血藥物凝血功能,且與使用凝血酶複合濃縮物相比高出350倍結合程度,更能有效反轉抗凝血作用,台灣預計2017年3月取得適應症,為心房顫動患者帶來福音。

郭啟泰醫師呼籲,心房顫動為心血管重症高風險因子,好發於50歲以上族群,年紀越大盛行率越高,建議中老年人應定期接受檢查,預防腦中風發生,同時提醒心房顫動患者在寒流來襲或季節交替時,除按時服藥外更應注意保暖,降低發生中風的風險。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159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每十個媽媽 就有一個面臨育哺困擾每個媽媽都可以親自餵母乳嗎?根據中山醫院副院長暨生殖中心負責人李世明醫師指出,平均100個母親,就有10個左右的媽媽因產後焦慮、先天乳腺發育不良或泌乳激素、賀爾蒙等等影響,導致無法順利哺乳,原本初為母親的喜悅,卻因為無法親自提供寶寶成長母...

閱讀詳情 »

54歲凍齡美魔女郎祖筠登上年代新聞《聚焦2.0》,分享養身秘方,長達11年不吃冰、不喝咖啡,不僅美貌凍齡,還養出凍齡體質。中醫師王雅秀現場把脈,直誇郎祖筠「身體很好」。郎祖筠公開「郎姑養生法」,空腹喝油就是凍齡關鍵。 郎祖筠闡述父親生前失智的照護過程,曾經走失幸運找回,郎祖筠感慨:「心理的罪惡感跟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在媽媽肚子裡只待了32週就出生的早產男嬰,出院返家才不過一個月,就出現咳嗽及流鼻水,類似感冒症狀,沒想到時隔一天,病情急遽惡化,出現發燒、食慾不振、喘不過氣,還因缺氧而臉部發黑,幸好家人緊急將他送到急診室插管搶救,在加護病房治療兩個多禮拜,總算從鬼門關前搶救回來。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氣喘一旦發作,不僅會感覺胸口好悶,甚至上氣不接下氣,一種瀕臨窒息的感覺,讓人相當難受;而隨著近年氣喘人口正在快速增加,氣喘疾病也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雖然其無法痊癒,但能透過控制預防呼吸道發炎,對此國泰醫院邱銘煌主任從氣喘病患收治、臨床治療指引,到完整照護等層面都積極投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