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腦中風竟因心房顫動引起! 新型口服抗凝血藥成救星

腦中風竟因心房顫動引起! 新型口服抗凝血藥成救星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亭蓉報導)

寒流來襲,加上季節交替冷熱交換頻繁,林口長庚心臟內科助理教授詹益欣表示,當溫度劇降或溫差過大時,血管跟著收縮易造成血壓升高,增加心臟病和中風急性發作機率。最近腦中風、心肌梗塞等患者增加三至四成,而每6位腦中風患者,就有1人是因心房顫動引起,提醒心房顫動患者應注意保暖,並按時服用抗凝血藥物降低中風風險。

心房顫動症狀不明、難早期發現 恐引發缺血性腦中風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內科部副部長兼教授郭啟泰醫師表示,心房顫動症狀不明顯,較難早期發現,患者往往因血栓流至腦部引發缺血性腦中風,才發現自己是心房顫動患者;更可怕的是,心房顫動中風患者比其他型態中風者,住院時間更長,失能狀況更嚴重,死亡率更高。

傳統抗凝血藥缺點多 新型口服抗凝血藥已大幅改善

郭啟泰醫師指出,預防心房顫動造成的缺血性中風,以往多使用傳統抗凝血藥物(warfarin),但卻有許多缺點,除藥物起始作用慢,患者還必須定期回診監測血液,加上服藥時有多種禁忌,易與含維他命K的食物及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出血副作用高,致使多數心房顫動患者未能妥善服用藥物,降低藥物預防效果。
所幸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物問世,大幅改善傳統抗凝血藥物治療限制,藥物起始作用快、不須定期監測、劑量固定、與藥物及食物交互作用情形低,使心房顫動患者生活便利性大幅提升,有助於患者提高服藥順從性。

詹益欣醫師說明,林口長庚研究團隊分析台灣健保資料庫長達18年的研究顯示,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物(dabigatran)與傳統抗凝血藥物(wafarin)相比,在減少出血以及腎損傷等效果,都明顯提升!使用dabigatran,顯著降低38%缺血性中風發生、住院性大出血發生率降低42%、顱內出血發生率減少56%、死亡率降低55%,且無論有無慢性腎臟病病史,使用dabigatran,皆能降低急性腎損傷機率約四成。

腦中風竟因心房顫動引起! 新型口服抗凝血藥成救星

反轉劑將取得適應症! 不必再憂心緊急手術大出血

詹益欣醫師補充說明,以往使用抗凝血藥物總擔心,遇到緊急手術或嚴重出血無法即時回覆凝血功能,將出現大出血危及病人生命。所幸現今已有具專一性的反轉劑問世。以往使用在傳統抗凝血藥物用來回復凝血功能的凝血酶複合濃縮物,30分鐘內回復正常凝血值比例僅55%至62%,回復速度比例不高;新型抗凝血藥物(dabigatran)的專一性反轉劑(idarucizumab)可使88-98%的患者在數分鐘內反轉抗凝血藥物凝血功能,且與使用凝血酶複合濃縮物相比高出350倍結合程度,更能有效反轉抗凝血作用,台灣預計2017年3月取得適應症,為心房顫動患者帶來福音。

郭啟泰醫師呼籲,心房顫動為心血管重症高風險因子,好發於50歲以上族群,年紀越大盛行率越高,建議中老年人應定期接受檢查,預防腦中風發生,同時提醒心房顫動患者在寒流來襲或季節交替時,除按時服藥外更應注意保暖,降低發生中風的風險。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159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人的一生從出生開始,都離不開食物,如果以活到70歲的男性來計算,那麼一生中吃下去的食物約是50∼60噸,即1輛可以載運2.5噸食物的卡車,一共要運送20∼30趟,才能把食物運完。   人的一生要吃七萬五千頓飯? 平均下來,人一生要吃七萬五千頓飯。男性平均壽命為76歲,而女性...

閱讀詳情 »

每天營養吃得對,健康活天年 何一成 醫師 人們對健康的重視,除了體現在近年來的運動風氣,飲食的選擇上,也更加謹慎小心,常言道「病從口入」並非沒有道理,近來食安問題頻頻浮上檯面,國人擔心之餘,更在意如何才能吃得營養健康。   飲食三餐大學問一本通 健康飲食一直是熱門話題,常見某些食品一夕之間...

閱讀詳情 »

三餐正常吃,自然健康瘦! 鄭金寶 營養師 坊間常流傳一些錯誤的瘦身法,例如3天內只吃蘋果、不吃早餐,或是晚間6點後不進食等,這些方法短期間似乎能奏效,但長久下來會造成某些營養素的缺乏,身為營養師,並不建議以這些偏頗的方法來控制體重,其實只要每天三餐正常吃,注意個人熱量的攝取,就能瘦得健康又美麗! &...

閱讀詳情 »

健康祕訣,就在營養均衡 蘇秀悅 營養師 人如其食(You are what you eat!),就是告訴我們一個人的健康與吃的食物有著密切的關係。長久以來,人類多以一日三餐來獲得身體所需的熱量與各種營養素,維持生長發育、修補組織、促進健康,甚至延年益壽。一日三餐的食物選擇、食材搭配與分量控制,更是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