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腳臭終於有救啦!困擾我這麼多年...用「它」泡腳居然一個禮拜就好了...看到要哭了!

現在腳氣,腳臭在中國有30%以上的患者,也是最常見的皮膚病,下面給大家介紹幾項偏方治療腳氣,腳臭的偏方。
腳臭主要是汗腺分泌物與細菌結合產生的一種臭味。

 腳臭終於有救啦!困擾我這麼多年...用「它」泡腳居然一個禮拜就好了...看到要哭了!

 圖片來源


(一)白蘿蔔去腳臭
白蘿蔔半個,切成薄片,放在鍋內,然後加適量水,用旺火熬3分鐘,再用文火熬5分鐘,隨後倒入盆中,待降溫適度後,反复洗腳,連洗數次即可除去腳臭。
(二)土黴素去腳臭
  將土黴素研成末,塗在腳趾縫裡,每次用量1--2片。
(三)鹽薑水除腳臭
  水中放適量鹽和數片姜,加熱至沸,不燙時洗腳,並搓洗數分鐘,不僅除腳臭,腳還感到輕鬆,可消除疲勞。
(四)黃豆水治腳氣
  黃豆150克,水約1公斤,用小火約煮20分鐘,待水溫能洗腳時用來泡腳,可多泡會兒。治腳氣病效果極佳,腳不脫皮,而且皮膚滋潤。一般連洗三四天即可見效。
(五)無花果葉治腳氣
  取無花果葉數片,加水煮10分鐘左右,待水溫合適時,泡洗患足10分鐘,每日2次,一般三五天即愈。
(六)白醋治腳氣
  腳氣病患者,可用棉球浸白醋塗患部,止癢又殺菌,有輕微脫皮,塗一次可半個月不犯,再犯再塗。
(七)啤酒治腳氣
  把瓶裝啤酒倒入盆中,不加水,雙腳清洗後放入啤酒中浸泡20分鐘再沖淨。每週泡1、2次。
(八)高錳酸鉀水泡腳治腳氣
  用高錳酸鉀水泡腳,每月泡一次,可不再复發。方法:用半盆溫水放人兩粒(小米粒大小)高錳酸鉀,水成粉紅色,雙腳浸泡三五分鐘即可。
(九)韭菜治腳氣
  鮮韭萊250克洗淨,切成碎末放在盆內,衝入開水。等冷卻到能下腳時,泡腳半小時,水量應沒過腳麵,可同時用腳揉搓。一個星期後再洗一次,效果很好。
(十)嫩柳葉治腳氣
  用一把嫩柳葉加水煎熬,而後洗腳。
(十一)APC治腳臭
  將一兩片APC碾成粉狀,分別撒在兩隻鞋裡,1-2天投一次即可,有獨特療效。
(十二)蘆薈治腳氣
  夏天,用蘆薈葉揉搓葉汁往腳上擠抹,自然風乾,每次一隻腳用一葉。
(十三)鹼麵治腳氣
  夏天腳出汗多,容易患腳氣。晚上臨睡覺前,用鹼麵一湯匙(即蒸饅頭用的鹼麵),溫水溶化後,將腳浸入鹼水中泡洗30分鐘左右,輕者兩三次,重者四五次即好。
(十四)花椒鹽水治腳氣
  花椒10克、鹽20克,加入水中稍煮,待溫度不致燙腳了,即可泡洗,每晚泡洗20分鐘,連續泡洗一周即可痊癒。用過的花椒鹽水,第二天經加溫,可連續使用。已潰瘍感染者慎用。
(十五)梨皮治腳氣
  把削下來的梨皮,直接往腳氣處擦就可以了。
(十六)白糖可治腳氣
  腳用溫水浸泡後洗淨,取少許白糖在患腳氣部位用手反复揉搓,搓後洗淨,不洗也可以。每隔兩三天一次,3次後一般輕微腳氣患者可痊癒,此法尤其對趾間腳氣療效顯著。
(十七)白礬治腳氣
白礬研成細末,擦腳掌心10分鐘3-4次腳以後不再出汗不臭。可保持七八個月。
(十八)米醋治腳氣
米醋一斤,將醋倒入盆內,浸泡或浸洗,每日兩次,每次約一小時,消炎殺菌,可治腳化,又簡單,見效又快,輕者四天根治。
(十九)大蒜治腳氣
生大蒜頭兩隻,去皮放入半斤醋內泡3天,再用大蒜頭擦患處,每日3次。連用7-10日,有消炎和殺死細菌之特效

注意:由於每個人的皮膚過敏體質不同,方法僅供參考!若使用上有任何問題都需儘快請教專業醫師,以免延誤病情治療!



文章來源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女性的私密困擾 不能說的秘密根據資料顯示,全世界約有七至八成女性,一生中曾經歷私密處發炎的困擾。而在台灣,過往女性常受傳統保守觀念影響,當發現有類似症狀時,常視為「不能說的秘密」,甚至因而延緩就醫時間。然而,一旦私密處發炎情形未獲改善,除了可能產生異味、紅腫發癢、灼熱影...

閱讀詳情 »

人類食用蜂蜜的歷史相當悠久,早在古埃及時代,就把蜂蜜視為內服外敷的滋補聖品。雖然蜂蜜的營養好處多,可近來蜂蜜卻屢傳有農藥、抗生素、重金屬殘留超標的問題,讓民眾不知如何安心選購。其實想確保每滴吃下肚的蜂蜜安全無虞,從蜂蜜來源—花蜜源頭就該做好把關,而以「零污染」聞名的紐西蘭國寶—麥蘆卡蜂蜜就是民眾的另...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一名70歲的趙阿嬤,近兩年來頸部疼痛,且伴隨右手臂及右下肢無力、僵硬,近期更惡化到步態不穩,甚至無法舉起右手臂,直至赴醫院檢查發現,其高位頸椎前方脊髓腔內長了腫瘤壓迫脊髓,進而導致右手臂及手掌肌肉嚴重萎縮,所幸透過椎弓併腫瘤手術,目前已恢復作息;醫師提醒,若不積極治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您有三高、代謝症候群、糖尿病等健康的問題嗎?或是,您想追求更佳的身心平衡嗎?隨著經濟發展、人口結構往超高齡化推進、慢性化疾病持續增加等,人們追求健康,從原本仰賴醫療治癒和預防身體的病痛,轉變為更加全方位的需求--達到身心安適、提高生活品質。生活型態呈現個人獨特生活樣貌衛...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