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打造優質生活 這七大範疇快檢視

打造優質生活 這七大範疇快檢視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您有三高、代謝症候群、糖尿病等健康的問題嗎?或是,您想追求更佳的身心平衡嗎?隨著經濟發展、人口結構往超高齡化推進、慢性化疾病持續增加等,人們追求健康,從原本仰賴醫療治癒和預防身體的病痛,轉變為更加全方位的需求--達到身心安適、提高生活品質。

生活型態呈現個人獨特生活樣貌

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職能治療師蔡郁欣表示,生活型態可呈現個人獨特的每日生活樣貌;簡單回顧從睡夢中清醒而開始的一天,便充滿著各式各樣的活動及個人選擇,這些於生活中再平凡不過的「日常」,其實都大大影響了一個人的「健康」。

健康生活型態 七類別有依據

蔡郁欣提到,健康生活型態的重要範疇包含以下七類別,可參考下列說明:

1.運動:除了能夠改善各項身體機能,運動時腦部產生的腦內啡,能使人心情愉悅,釋放壓力,對改善憂鬱有效果。現代人因工作型態多為靜態久坐,多數缺乏身體活動。建議可訂立運動的目標(減重目標、馬拉松目標等),達成目標時給自己獎勵,並尋找一起運動的朋友和夥伴,能有效幫助維持運動習慣!

2.飲食:掌握三大營養素的攝取,避免高油鹽糖及加工食品。飲食習慣的失衡與肥胖有關,若您想減肥,可開始紀錄自己吃了些甚麼,並檢視是否過量或不足,可以作為改善的第一步。

3.社會與生產性活動:豐富的社交活動對防止腦部退化、建立個人的情緒支持網有所幫助。另外,若為退休人士,發揮自己專長,從事志工,或持續保有生產力,也有益於身心健康。

4.休閒:專注在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能獲得滿足感!找不到喜歡做的事?可以回想小時候,做甚麼事情最讓自己感到興奮和投入,也許是拼圖、或繪畫,回顧一下吧!或許您可以重拾沉寂已久的興趣。

5.日常生活活動:保有穩定、規律的生活作息,並留意就寢時間、起床時間和睡眠品質。

6.心靈與情緒:必須了解身體及心理會互相影響。若有低落、負面的情緒,您須找到屬於自己紓解情緒壓力的管道,也許是書寫日記、旅遊,或是找人傾訴。

7.其他健康行為與習慣:拒絕抽菸、飲酒和吃檳榔等不良習慣。您亦可定期來院接受身體組成分析儀的測量,進行體脂肪、肌肉量和BMI的追蹤,做為健康管理的一環。

打造生活健康型態 切勿迷信偏方

蔡郁欣職能治療師建議,打造生活健康型態,需要留意文化和環境、個別性的差異,並不存在一種套用於每個人都適合的標準生活範本,也切勿迷信偏方。重點在保有一顆尋求健康的心,並實際行動,才能邁向優質生活型態。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47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陸劇武媚娘魅力無法擋,已經當阿嬤的徐小姐顧不得自己有老花眼,瘋狂follow進度,平板手機樣樣不離身,一有空閒時間就會看,某日拿起手機要傳訊息,才發現即使戴上眼鏡,視線仍模糊不清。 眼科醫生葉威毅表示,近年3C產品普及,上班族白天盯電腦、平時滑手機、晚上看電視,長時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脖子有異常腫塊、結節,民眾總會趕緊安排細針穿刺檢查,就怕罹患甲狀腺癌;事實上,甲狀腺結節僅有5%為惡性腫瘤,多數人白白挨針,並承受漫長等待的煎熬,只為了求得心安。台大工學院研發「甲狀腺結節電腦輔助偵測診斷」軟體,透過超音波檢查2分鐘即可診斷,且準確度達8成以上。 根據...

閱讀詳情 »

夏天總歸一句就是熱! 戶外的活動,長時間在大太陽下,汗也流個不停。通勤上班時走到車站的路上等,只要走一下下就會汗流不止。 結果,就是搞得滿身汗味……。這樣放著不管,在電車上、公車裡或是辦公室內時,就有可能讓周圍覺得「這人怎麼有點臭?」而忍不住大翻白眼。 其中當然也有覺得...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