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腸病毒流行3周 5關鍵時刻記得勤洗手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腸病毒流行3周 5關鍵時刻記得勤洗手

腸病毒疫情持續升溫,臺北市已連續3週突破臺北市流行閾值960人次,並於本月13日進入流行警訊期。教托育機構如發現疑似手足口症、疱疹性咽峽炎或腸病毒感染的學童,應於發現時起48小時內完成通報,未依規定通報,將處新臺幣3千元以上1萬5千元以下罰鍰。

5關鍵時刻記得搓洗手20秒

疾管署表示,腸病毒目前無抗病毒藥物,勤洗手為預防腸病毒最有效的方法,於5關鍵時刻「擤鼻涕後、吃飯前、看病後、接觸幼兒前、如廁後」之前勤洗手才能有效預防。洗手時應使用洗手乳或肥皂搓洗20秒,沖洗乾淨後使用衛生紙或個人擦手巾擦乾,勿與人共用毛巾。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疾病管制科陳少卿科長表示,公告流行警訊期間,幼兒園、托嬰中心、補習班及兒童課後照顧服務中心等,只要同一班級於7日內有2名以上(含2名)幼童經醫師診斷為手足口、疱疹性咽峽炎或腸病毒感染時,該班級應採停課措施。

嗜睡、肌躍型抽搐、持續性嘔吐為前兆

若班上停課,同時要記得徹底加強清潔,最好以稀釋漂白水消毒課桌椅、玩具、書本、遊樂設施、娃娃車、保健室、尿布檯及廁所等幼童接觸的環境。

臺北市衛生局提醒家長,若發現幼童疑似手足口症、疱疹性咽峽炎或腸病毒感染的幼童,掌握黃金治療時間為上策。若孩童有重症前兆如嗜睡、肌躍型抽搐、持續性嘔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應避免出入公共場所,家長同時應留意孩童狀況並儘速至腸病毒重症責任醫院或大醫院就醫。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骨鬆治療,已經持續長達多年,怎卻不見骨鬆密度好轉?一名七十二歲的陳姓老婦,十年前,發現骨質密度出現問題,便立即展開治療,不料,日前外出,不小心輕摔了一跤,竟造成骨折,行動不便花了長達三個月,才恢復過往行動力,讓老婦大感意外,怎麼努力治療骨鬆十年,骨質密度還是猶如雞...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小小年紀,腸子竟然長瘜肉!台中一名年僅十歲的女童,兩年前開始,常常不明腹痛,日前到醫院進一步檢查後竟發現,女童長了一顆大腸瘜肉,且因瘜肉過大,引發大腸疊套,所幸經手術開刀後,目前已無大礙。  瘜肉之大 讓大腸出現疊套 原本就長期有腹痛症狀的女童,日前劇痛...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陳承璋/採訪報導)走在街上,只要留心觀察,不難看見,迎面而來的路人,不少人手上都擒著一杯手搖飲料,大口大口的用力暢飲,再往販售甜點的精緻咖啡店,潔淨的落地窗看去,鬆餅、蛋糕幾乎成為每一桌上,不可缺少的必點品項!是的,台灣早已進入,只要一天不碰糖,渾身就不對勁的「糖癮時代」。...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 由於息肉早期沒有明顯的徵兆,許多患者直到腹痛、血便等異常症狀到醫院檢查後,才知道已有息肉產生。就有一位19歲男生,因腹瀉又伴隨劇烈腹痛求診,檢查發現竟長了四公分的大腸息肉,令醫師感到訝異,詳細問診後才發現原來患者每天早餐都是以漢堡、薯條為主,加上父親也曾罹患大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