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運動手錶無法幫助減重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琪拉編譯Photo Credit: stux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現代手錶結合科技,各款運動手錶戴在身上不僅是計步器,也可以測量心跳與每天消耗的熱量。但是,是否可以更幫助人減輕體重? 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運動手錶無法幫助減重
近日內,發表在JAMA期刊的一篇研究報告,發現每天都戴運動手錶或其他活動監視器的人,減輕的體重比那些沒有配戴的人還要少。這結果似乎暗示大家儘管有運動手錶,但無助於改變生活習慣,也讓我們對運動、飲食、意志力與腰圍的微妙關係更感興趣。

過去有很多的研究,結果都顯示配戴多功能運動錶因為可以隨時測量人一天消耗的卡路里,以及計算一天的活動量,可以有效幫助人減輕體重。但是,這些研究基礎,都只試驗在小範圍人群,以及只做短時間的研究。而這項最新的研究,由匹茲堡大學運動科學及體重管理研究中心的科學家進行,他們先集合了500位,18歲至35歲,體重過重想減肥的男士及女士。

實驗進行的前半年,他們每天規定要吃低熱量的減肥餐,每周要運動100分鐘,要仔細記錄一天的熱量及活動,每周參與諮詢課程。半年後,這些男女性都有減輕體重,但真正的實驗現在才開始。

科學家接著把這些人分兩組,一組每天要記錄自己的運動報告並登錄在網頁上。另一組則要配戴活動紀錄器,紀錄器會隨時回報配戴人每天走路的步數、消耗的熱量。一年半過後,科學家再集合這兩組人,看看他們體重減輕的差異。結果出乎意外地發現,沒有時時配戴行動紀錄器的人,平均比兩年前減輕了7公斤的體重,有配戴的人平均只少了4公斤的體重。

對這實驗結果科學家都相當意外,他們原本以為行動紀錄器幫助人隨時掌握自己的熱量消耗,可以讓人更有動力去運動,結果竟發現讓人更不想去運動。科學家說,這可能是因為行動紀錄器忠實地紀錄個人的熱量消耗,人容易因為無法達到目標而挫折,幹脆放棄運動,讓人無法有效減輕體重。也有可能因為行動紀錄器取代了人的責任,讓他們以為可以不需要注意每日的飲食控制,只專注在科技上而非專注在每日的作息改變,不自覺中吃進太多熱量。

這個研究或許可以帶出一個結論: 人,是個奇怪的動物,當想要減輕體重或增加運動量時,自己恐怕才是自己最大的敵人。

參考資料:
Activity Trackers May Undermine Weight Loss Efforts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相關推薦

配合3月20日「世界口腔健康日」理念,衛生福利部與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攜手合作,即日起至4月10日,舉辦「2019兒童口腔健康周──孕婦嬰幼兒愛心親善牙醫院所」活動。懷孕婦女及15歲以下孩童於活動期間持健保卡到貼有「孕婦嬰幼兒愛心親善牙醫院所」貼紙的醫院、牙醫診所,可享免掛號費福利...

閱讀詳情 »

時節進入春天,乍暖還寒,兒童抵抗力較差,一不小心就「跟流行」染上疾病,不但小孩難受大人也跟著辛苦。財團法人藥害救濟基金會特別整理兒童就醫用藥5招,幫助家長在孩子生病時,能夠正確照護,減少煩惱。第1招:18歲以下要看小兒科 由於兒童、青少年身心發展至18歲以上才會達穩定狀態,18 歲以下的疾病形態有...

閱讀詳情 »

你家長輩也會看電視時,聲音愈開愈大聲?跟人講話時,總習慣重複別人的話?小心這些都是聽力損失的症狀,若不積極改善,可能提高失智風險。國外研究甚至發現,聽損老年人失智風險高出正常者5倍,醫師提醒,為人子女應多關心老人家聽力問題。 台大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劉殿楨說明,聽力損失是門診常見的症狀,各年齡層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