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望雅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一些從小在動作平衡、器官功能、語言溝通上有發展遲緩、落後情形的幼童,臨床上顯示,若能早期發現、診斷並治療,把握0-6歲接受早期療育的黃金期,可以延緩動作遲緩狀況,甚至促進拿湯匙、盥洗、如廁等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一名現年5歲的小弟,出生第2天經檢查患有癲癇,6個月時開始接受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你也有下背痛的困擾嗎?其實幾乎每個人一生都至少會有一次下背痛的經驗;嘉義長庚醫院復健科主任陳凱華指出,通常症狀輕微的患者,休息3至5天後就能改善,但若合併其他神經病變等問題,除了會使下肢麻痛等,嚴重還會影響大小便功能。好發下背痛的原因較多重,像是急性下背部肌肉拉傷、長期姿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早期癌症的治療以外科手術處置為主,但一些病人如年紀過大、慢性病患者、併發病症等皆不適合開刀,針對這類早期癌症病患,目前已有突破性的治療科技-「立體定位放射手術」,可作為取代一般外科手術的治療選擇。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丁禮莉表示,根據歐美的10年研究報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一名26歲陳小姐去年11月初因喉嚨痛、發燒就醫,住院後病情迅速惡化,並引起雙側肺炎併發膿胸及急性呼吸衰竭,經確診感染死亡率高的罕見疾病-雷米爾氏症,所幸經由署立豐原醫院緊急全人整合醫療照護,患者順利拔除呼吸管,住院50天後康復出院。陳小姐起初以為是小感冒,因此在家休息幾天並...

閱讀詳情 »

「媽媽,我頭好痛,可以不去上學嗎?」每到學期開學前幾天,許多孩子就開始不舒服,讓家長相當頭痛。台中慈濟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蕭亦伶指出,這極可能是「拒學症」癥兆,父母應該多跟孩子聊聊學校好玩的事情,陪著至校園走走,紓解上學所帶來的壓力。 小華媽媽說,每次假期一結束,小華就會開始鬧肚子痛,勉強上學,總是大...

閱讀詳情 »

研究發現,罹患憂鬱症與基因有關,甚至生活滿意度也和基因相關;精神科醫師呼籲,憂鬱症病人除了應接受藥物治療外,更應該要正向思考,平常多去運動和做些有趣的事,可有助於提升生活品質。 該項研究是由挪威公共衛生研究院與奧斯陸大學共同合作的研究,比較了同卵與異卵雙胞胎的縱向資料,以探討罹患重度憂鬱症,與整體的...

閱讀詳情 »

【五種通腸胃食物】 1.番茄:有效降低膽固醇,抗氧化,對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很有益。 2.堅果,如:板栗、松仁、杏仁、開心果,能夠降低膽固醇,增強體質,有益心臟。 3.茶類:增進腸胃消化功能,預防癌症。 4.燕麥:滑腸通便,增加飽腹感,去油脂。 5.大蒜:消毒殺菌,預防腸癌。...

閱讀詳情 »

1. 晚睡晚起為最大致命傷。 2. 早上不排便。 3. 暴飲暴食。 4. 不吃早餐 → 透支。 5. 藥物。 6. 防腐劑、添加物、色素、人工甘味(如:沙茶醬)。 7. 不當的油脂(如:沙拉油為不穩定...

閱讀詳情 »

長達9天的農曆春節假期,對想要減肥的人來說無疑是場試煉!不論是伴手禮或是採購的年貨,少不了零食相伴,看似份量少少的小零嘴,殊不知熱量驚人,一口接一口,越吃越順口的結果,一不小心就衝爆每日所需的卡路里數。如牛軋糖1顆約80大卡,塞個4顆對很多人來說只能填填牙縫,卻等於無意間吃進1碗飯的熱量。 &nbs...

閱讀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