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為因應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今(11)日下午2時召開記者會,由指揮官陳時中說明確診個案。(民視新聞網/綜合報導) 【延伸閱讀】 快新聞/議員砲轟斗南惡臭民眾「凍未條」 張麗善當場哽咽拔官:環保局長調職 快新聞/友台參議員賈德納落選 蔡英文致電感謝對台支持 快新聞/共機...
閱讀詳情 »2020年11月11日
多久該量一次血壓? 40歲以上 停經婦女跟一般人頻率不一樣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定期量測血壓是預防心血管疾病上身的不二法門,尤其冬天低溫或溫度驟降,皆會造成血管收縮,使血壓上升,影響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但一般人常有疑惑,到底多久該量一次血壓才對?食藥署其實有標準答案,原來一般健康人建議1個月1次;如果是40歲以上、停經婦女,則要提升頻率到每周1次...
閱讀詳情 »紙盒 紙碗 紙杯可微波加熱嗎?
工作忙碌,讓便當常常放到涼還來不及吃,這類使用紙盒盛裝的便當可以直接放進微波爐加熱嗎?高雄市立鳳山醫院孫兆良營養師表示,由於紙盒、紙杯通常在紙漿之外還會加上一層防水、防油的食用蠟或塑膠淋膜,因此,並非所有紙製品都適合放入微波爐加熱!為確保健康與安全,建議將食材移到玻璃或陶瓷容器中微波復熱,更能確保食...
閱讀詳情 »每天吃14種藥竟只是吞心酸? 一招解決藥罐子困擾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91歲的沈伯伯,平常有高血壓、慢性腎病及攝護腺肥大等問題,分別在相關科別就診;最近半年因為睡不好、頭暈與腸胃等問題,反覆就醫,直到前陣子又發生暈眩、無力等症狀,再到診所檢查,結果診所醫師發現,沈伯伯領取的處方箋藥物,竟高達14種以上,經醫師建議,轉診至萬芳醫院整合照...
閱讀詳情 »新型A型流感 中國 寮國出現本季首2例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疾病管制署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中國大陸1例H9N2流感及寮國1例H5N1流感病例,為本流行季(10月起)首2例新型A型流感病例。其中,中國大陸廣東省珠海市3歲女童於10月12日發病,寮國沙拉灣省1歲女嬰於10月13日發病;個案發病前皆曾有家禽暴露史或住家附近...
閱讀詳情 »婦人天天啃芭樂牙齒剝落 醫師勸牙周病患別吃硬不吃軟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有人天生大鋼牙,牙齒強健,咬甘蔗、芭樂,看似豪邁,但長久下來,加上又有牙周病,就可能導致牙齦萎縮嚴重,牙齒搖搖欲墜。牙醫師提醒,咬芭樂、堅果等質地堅硬的食物,應該適可而止,即使沒傷到牙齦,也可能危及牙齒結構。 牙醫師曹皓崴在粉專分享「打開嘴巴說亮話、曹皓崴醫師」上分享...
閱讀詳情 »掉肌肉 長肥肉「肌萎性肥胖」加速死亡 銀髮族不能粗茶淡飯!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年逾65歲,台灣人有些錯誤的飲食型態恐害你提早陷入「肌少症」危機。人口老化,肌少症已成銀髮族看不見的健康危機,研究就指出,光是臥床休息5天就會導致約1公斤的肌肉組織丟失。而董氏基金會今年訪談國內長者,更發現「粗茶淡飯、挑軟的吃、三餐不定」的3大錯誤飲食造成老人肌肉流失...
閱讀詳情 »「糖」與「醣」怎麼分? 影響血糖起伏變化最大的是它
【NOW健康 陳敬哲/特別報導】人類維持生命需要保持細胞正常運作,必須仰賴葡萄糖給予能量,血液會將葡萄糖送到全身,如果用化學結構看,葡萄糖屬於單醣,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平時常吃的「糖」屬於雙醣結構,有2個「醣」組合而成;白粉飯或蕃薯等澱粉,則是多醣食物,可能有3個或以上「單醣」組成。通常結構越複雜,分...
閱讀詳情 »雙11網購壯陽藥有風險 買到假藥竟連續「升旗」3天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40歲李先生習慣網購,連壯陽藥物也在網路購買,花了數千元,連續服用2個多月,小弟弟仍垂頭喪氣,他帶著壯陽膠囊至泌尿科門診,檢驗後發現,主要成分居然只是澱粉。 台灣男性學醫學會理事長、長庚泌尿科主治醫師陳煜說,如果只是澱粉,花錢事小,門診曾收治過服用壯陽中藥,居然連續升...
閱讀詳情 »每4人就有1人發生中風! 生活3大預防原則要做到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腦中風是造成全球人口死亡與失能的主要原因之一,世界衛生組(WHO)織統計2016年全球人口有31%(約1,790萬人)死於心臟血管疾病,其中有85%是由於心臟疾病和中風引起的。為了提升大眾對中風防治的意識,世界中風組織訂定每年10月29日為世界中風日,今年主軸為「每4人...
閱讀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