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運動女孩”養成10個生活好習慣

逐漸微涼的天氣,儘管要逐漸跟短袖短褲緊身露肚子的夏天說再見,許多女孩們依舊奮鬥不懈,努力運動著~記得~運動是為了讓自己的生活更好,培養更好的生活習慣唷!!!✨

1.像女王一樣的早餐

一頓均衡早餐不僅讓妳早晨有充足的能量,更可以加快全天新陳代謝,早餐吃不好在上午迅速產生飢餓感,午餐或零食就不自覺的會攝取過多

Ps.早餐最重要的就是吃夠蛋白質,可以讓飽腹感持續時間更久唷!

“運動女孩”養成10個生活好習慣

2.碳水化合物豐富的食物提前吃

我們的身體需要主食來維持身體健康, 但如果要減掉脂肪,就要控制主食攝入量,通常晚餐後大家的活動量降低,所以太多碳水只會轉成脂肪。

Ps.吃主食就在早午餐,晚餐適當減少主食攝入

3.飯前喝水

也許大家都聽過無數遍要多喝水,但更應該做的是,給自己制定飲水計畫,每隔一段時間就為自己補水,飯前喝水,不僅對腸胃好還可以減少飢餓感。

Ps.有時候並不是真的餓,只是缺水

4.吃非加工食物

食物離它的原型越近攝取到越多健康素!

堅果很健康,但是油炸花生就不要考慮囉!果汁再健康也不如直接吃水果,嘗試享受蔬菜和水果原本的味道,不要怕麻煩,盡可能在家為自己準備三餐!!既減肥又省錢,成了有錢的瘦子也是一舉兩得唷

“運動女孩”養成10個生活好習慣

5.只有15分鐘也要動起來 small is better than nothing

即使做了拉伸也好過躺在沙發上無所事事,把健身融入到你生活已經有的習慣當中,喜歡看電視?就躺在沙發上坐剪刀腳!長時間在電腦前?每個小時都站起來做做拉伸,活絡活絡一下筋骨,變瘦只是目標之一,讓身體動起來最重要!!!

“運動女孩”養成10個生活好習慣

6.你以為的不一定是你以為的

“你以為自己想吃巧克力,但其實你只是想吃甜”

所以這個時候用水果代替甜食吧!一個蘋果遠比一個蛋糕健康的多,或者吃一個全家的番薯吧,又很有飽腹感唷

7.為自己投資運動裝備

當妳有了可愛的健身裝備時,會更願意出門鍛鍊,或者可以為自己添購運動手環,準確的測量一整天的運動量與消耗的卡路里吧!

“運動女孩”養成10個生活好習慣

8.吃健康零食

午餐若沒吃飽,離下班還有幾個小時,拿個健康零食充饑吧!如果讓自己太餓,晚餐會暴飲暴食的,隨身準備健康零食就變得相當重要,一小把堅果、一條黑巧克力或一顆小蘋果等,既可以保證新陳代謝,也可以緩解飢餓感

9.攝入健康體脂

脂肪對我們身體的正常運作相當重要,例如鮭魚中的Omega-3脂肪酸更可以幫助肌肉修復,適量攝取可加強飽食感,減少脂肪攝入讓身體渴望吃主食!

Ps.不要害怕脂肪,提醒自己更明智的選擇吧

“運動女孩”養成10個生活好習慣

10.保持充足睡眠

人的身體在疲憊和缺乏睡眠的情況下,會分泌 “ 壓力荷爾蒙”,讓人更容易飢餓,血糖濃度也更高,充分休息身體才能更好的工作和鍛煉

 

完整文章請看VOGUE.com 

※圖片+文字:Vogue 風格達人- mystery
楊陳林三個女孩帶著瑜珈墊旅行,讓瑜珈不只是運動,而是妳我她用著不同角度踏上世界感受心動生活:)

 

【延伸閱讀】

肌肉超抖動瑜珈

謎樣瑜珈的一天

皮拉提斯 vs 提拉米蘇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VOGUE網站http://www.vogue.com.tw/
※本文由VOGUE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跟著自然節奏-吳清忠 人是自然界的產物,讓生活簡單,跟著自然韻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讓今天比昨天過得好一點,明天就能比今天更好。 不少人知道「吳清忠」這個名字,是因為一本暢銷健康書《人體使用手冊》,深入淺出描述中醫養生的方法,也曾經造成一股「敲膽經」的風潮。更令人驚訝的是,紙本書比網路上的免費文章晚出...

閱讀詳情 »

出去吃了一頓大餐,回家後,身上卻開始出現紅疹、搔癢的情形,甚至皮膚上突然「腫了一包」,這時你一定不禁納悶:「以前明明就不會這樣,怎麼會突然發生這樣的情形呢?」 慢性過敏 臺安醫院營養師曾祺說明,有些人容易因為季節交替時,空氣與習慣的轉變而產生過敏的現象。不過如果不是因為季節性變化,或者原有的食物過...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一名57歲女性病患長期、間斷性地乾咳,安排胸部斷層檢查,發現右下肺葉有一0.5公分大小毛玻璃樣病灶,持續幾次追蹤下,體積增大至0.7公分,結合最新3D影像重組定位,提供精準下刀位置,摘除0.8公分腫瘤,確定是右下肺葉微侵犯的肺腺癌,術後10天狀況穩定順利出院,目前持...

閱讀詳情 »

國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方德詠表示,基本上,一般人可聽見小於25分貝的音量,換言之當聲音必需大於25分貝,才能聽見時,代表已有聽力異常並十分有可能已影響到生活,需要採取進一步的治療。 依年齡決定 助聽器的必要性 除了可以25分貝作為基礎判斷,事實上不同年齡及生活型態需要聽見的聲音不同,因此,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