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嗯嗯」太用力!這2種習慣易導致腸壁有小洞洞

「嗯嗯」太用力!這2種習慣易導致腸壁有小洞洞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一提到大腸憩室症,很多人都一個頭、兩個大,「憩室到底是什麼啊?」這也難怪,光從字面上,很難想像這到底是什麼毛病,只能猜想是出現在大腸的某種疾病。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郭立人表示,「大腸憩室」指的是大腸的結構狀態,而「憩室」就是空腔的意思,說白一點,就是「洞」。大腸內壁原本都呈平滑狀,為什麼會出現一個個小洞?有人研究發現,可能和長期偏向肉食的飲食習慣有關,蔬菜水果相對吃得少,腸子蠕動得少,功能逐漸變差,往往要用更大的力氣,才能把腸道裡的糞便往肛門口推擠。

就因常常用力,腸道的壓力較大,腸道才會出現一個個小洞。郭立人表示,大腸憩室症通常和年紀有關,年紀愈大,腸道受到的壓力愈多,出現大腸憩室症的機率也愈高。根據統計,40歲的中壯年人,約有5的盛行率一旦活到80歲,盛行率則飆高到80;所幸,大腸憩室症並不是腫瘤,也不是什麼嚴重的疾病,如果沒有併發不適症狀,通常不用太在意,臨床統計顯示,大約只有一、兩成患者會有症狀。

大腸憩室一旦形成,就無法透過外力來改變其性狀,那些腸壁上的小洞洞也很難再填平或消失因此,就算診斷出來,也只能施以症狀治療。如確診為大腸憩室發炎,建議先不要吃東西,讓腸道休息一陣子,期間再打點滴補充水分、養分及電解質,加上抗生素治療。

外界總認為,中年肥胖男性是大腸憩室症的好發族群,其實並無此說法。如果真要扯上關係,只能說因為中年男性已有些年紀,加上他們的肥胖可能是高脂肪、高熱量的飲食習慣使然,腸道蠕動功能變差,常得用力排便,腸道壓力較高,罹患大腸憩室症的機率當然偏高。

既然大腸憩室症很可能和飲食習慣有關,建議最好養成多吃蔬菜水果的飲食習慣,提升腸道蠕動功能,也增加排便頻率,可減少罹患大腸憩室症的機率,也降低糞便卡在憩室而造成發炎的風險。

不過,雖應多吃蔬菜水果,但最好少吃南瓜籽或火龍果、奇異果等有籽籽的水果,至於在吃西瓜、釋迦及芭樂這些籽籽超多的水果時,也記得把籽一顆顆吐出來,免得這些水果籽吞下肚後,卡在憩室的小洞裡,時間久了造成發炎及出血;並且一定要多運動,使腸道蠕動功能變強,不易便祕,當然也比較不可能淪為大腸憩室症的受害者。

【延伸閱讀】

遠離石頭奶,義乳材質再進化 高仿真隆乳這樣做

10月至今累計858例流感重症個案 7大族群小心了

男大生留日夢碎!罕見淋巴瘤專找年輕人 這六大症狀要注意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20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研究顯示,兩條香蕉,可以提供足夠能量維持90分鐘劇烈的運動。但是,香蕉不單只提供能量。還可以幫我們克服或治療好多病症,改善身體狀況。一根有斑點的香蕉到底有多厲害,不妨和小編一起來看看。 1、抑鬱症: 患抑鬱症的人,在吃過香蕉後,感覺好好多。因為香蕉含胺基酸,會轉化成血清促進素,令人鬆弛、提升情緒。...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許多上班族天天一杯咖啡已成習慣,沒喝咖啡總覺得渾身不對勁。北市一名更年期婦女,從年輕時就每天一杯咖啡,近來發現睡前容易盜汗、四肢搔癢,以為這是更年期常見的症狀,便不以為意,直到一次因失眠問題而尋求中醫,才發現愛喝咖啡喝到肝腎都出問題! 仁愛醫院中醫科周宗翰醫師表示,因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 2015/03/29 一位正值人生顛峰時刻的大學教授,卻被診斷出罹患了早發性的阿茲海默症。當她一步步退化,家人和同事的關係也跟著改變。   目前還沒有任何藥物可以治癒失智症,但卻可以靠後天的努力,來延緩完全發作與退化的時機。患者應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搭配規律地運動及健...

閱讀詳情 »

一則名模因為裙子穿太緊上樓梯困難的影片引起全球瘋傳,這也讓我們重新審視了穿高跟鞋對於身體健康的問題。 女孩16歲開始常年穿高跟鞋, 15年後她只能靠拐杖走路 恐怖! 31歲的陳娟,穿了15年高跟鞋,腳骨凸出一大塊,站一會兒就會疼。換上平底鞋,腳後跟、小腿疼痛,拄着拐棍才能走路。醫生診斷,她因為常年穿...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