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黑木耳不只是「血管清道夫」 還有解便祕、補鈣5大好處

黑木耳富含多醣體,有助降低血液中三酸甘油脂、膽固醇含量,甚至獲得「血管清道夫」之稱!但你知道嗎?適度食用黑木耳除了有上述作用外,還有幫助緩解便祕、補充鈣質等不為人知的5大營養好處!

黑木耳不只是「血管清道夫」 還有解便祕 補鈣5大好處

黑木耳富含多醣體,有助降低血液中三酸甘油脂、膽固醇含量,甚至獲得「血管清道夫」之稱!

吃對黑木耳啵棒~這些營養素超豐富

中山醫學大學營養學系王進崑教授表示,黑木耳的營養價值相當豐富。根據衛福部食藥署台灣食品成分資料庫2017版資料顯示,每100公克的黑木耳熱量僅有24大卡(修正熱量)、水分89.9公克,不僅多吃不容易胖,其膳食纖維更有高達7.4公克之多。

且同時含有鉀含量56毫克、鈣含量27毫克、鎂含量17毫克等多種微量元素,及人體細胞組成必須的天門冬胺酸、酪胺酸、白胺酸等多種胺基酸,組成成分相當多元。

黑木耳是「黑金」 5大健康好處非知不可

正因為黑木耳營養組成多元,再加上平價、取得便利的特性,也讓它擁有「黑金」的美名,適度食用對人體健康益處良多。王進崑教授指出,簡單來說,適量攝取黑木耳能發揮下列5大好處:

黑木耳不只是「血管清道夫」 還有解便祕 補鈣5大好處

每100公克的黑木耳膳食纖維高達7.4公克,是等量高麗菜(1.1公克)的6倍之多,可謂高纖蔬菜的一員,適度食用能有效增進腸胃蠕動、促進排便。

好處1/高纖,解便祕:

每100公克的黑木耳膳食纖維高達7.4公克,是等量高麗菜(1.1公克)的6倍之多,可謂高纖蔬菜的一員,適度食用能有效增進腸胃蠕動、促進排便。

好處2/補鈣、補鐵:

黑木耳除了膳食纖維含量豐富外,更是蔬菜中礦物質鈣、鐵量豐富的代表之一。由於其屬於天然、非加工的有機型礦物質,和市售加工補充劑相比,相對好吸收。因此,對於茹素者來說,是日常飲食適度補充鈣、鐵,很好的獲取來源之一。

好處3/促進乳汁分泌:

讓黑木耳質地能保持黏稠的關鍵,就在於其富含的β-葡聚醣等多醣體成分。而多醣體,除了有助降低血液中三酸甘油脂、膽固醇含量的作用,適度補充這類植物性膠原蛋白,更有促進乳汁分泌的好處,哺乳媽咪可適量食用。

好處4/抗自由基:

此外,黑木耳含有的維生素C成分,可以和人體內的羥基自由基作用,成為不活躍的自由基產物,並被人體代謝成草酸,排出體外。因此,適度食用能發揮幫助身體抗氧化、消除自由基的好處。

黑木耳不只是「血管清道夫」 還有解便祕 補鈣5大好處

雖然黑木耳營養價值豐富,但王進崑教授仍提醒,凡事過猶不及都不好,建議民眾切勿每天一昧只吃黑木耳!

好處5/消除疲勞:

黑木耳中也含有人體必須的維生素B群。維生素B群是參與身體能量、營養代謝過程重要的輔酶;適度攝取有利分解、吸收吃下肚的食物,將其轉換為人體所需的能量(ATP)。當維生素B群攝取不足,細胞便會因此缺乏能量,使人出現疲勞、倦怠等不適症狀。

【專家小叮嚀】:

雖然黑木耳營養價值豐富,但王進崑教授仍提醒,凡事過猶不及都不好,建議民眾切勿每天一昧只吃黑木耳!自己就曾碰過因聽聞黑木耳好處,而每天自製黑木耳露,將它當水喝的民眾。沒想到長期飲用不但無助身體健康,反造成腎臟的負擔,王進崑教授強調,想要吃出健康,民眾還是要謹記均衡飲食的重要性,較有保障。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320/7018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針對6月3日《自由時報》報載「自經區國際醫療全台恐都變專區」一文,衛生福利部再次提出嚴正說明,強調只會在全台自由經濟示範區設立一至二處國際健康產業園區,絕對不會遍地開花。衛福部醫事司李偉強司長表示,根據國外經驗,也都只選擇一至二個自由經濟示範區設立國際健康產業園區而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有關《自由時報》讀者投書《輻射食品標準把關 台灣人不如美韓牲畜?》一文,食藥署特別澄清說明並再次重申,自日本發生311海嘯後,便針對福島等五縣產品,持續採取暫停受理輸入查驗申請,並對五縣以外地區八大類產品與茶類產品,採取逐批查驗輻射措施,嚴格把關,確保日本輸台食品輻射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今年55歲的林博士平時不菸不酒,生活作息規律,20年來身體檢查都正常。5年前開始,睡覺時會感覺肚子痛,且會一路痛到背,起初以為只是吃太撐、胃不舒服並不以為意,到診所就醫後,被誤診為腸躁症,一直到至醫院進一步檢查後,才被宣告罹患胰臟癌。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楊士弘醫師表示,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勤洗手,遠離腸病毒!疾病管制署公布上周腸病毒就診人次約3.3萬人,再創今年單周新高,全台共有460班級停課。該署呼籲民眾,注意個人衛生習慣正確勤洗手,並提醒家長,2歲以下嬰幼兒為感染重症的高危險群,一旦出現重症徵兆,應立即送至大醫院。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周腸病毒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