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大腸癌】合併標靶藥物治療 提升晚期腸癌存活率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台灣大腸直腸癌罹癌人數每年遽增,目前治療方式採以「個人化醫療」及依照病患情況「量身訂做」,透過手術、放射線、化學及標靶藥物等,可提升存活期;其中,手術較能降低對病患傷害、術後恢復最快,以及免疫力抑制最低的低侵襲性微創手術,隨著新藥問世和達文西機器手臂發展,可提升手術治療的效果。

台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梁金銅說明,第1-3期的大腸直腸癌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除將腫瘤所在腸管切除外,還要視病患情況及醫師判斷廓清淋巴結。術後是否接受輔助性化療,需根據腫瘤的病理分期,第3期一定要接受化療;第2期視情況而定,高危險群的病患才建議做輔助性化療。

台灣大腸直腸癌病患約有1/4首次診斷確診就屬大腸直腸癌第4期,腫瘤已轉移至其他器官,最常見為肝臟與肺臟,無法單以手術根除性治療,需配合外科、腫瘤科、放射腫瘤科等多科醫師診療,輔以化療與標靶藥物,妥善使用可提升病患生活品質和有效提升存活期。化學及標靶治療有時是在術前實施,先使腫瘤縮小後再手術,有些則是術後進行,視醫師判斷和病患狀況而定。

梁金銅主任解釋,標靶治療是運用高科技分子生物醫學,找出癌細胞和正常細胞的不同,針對癌細胞特異標靶,阻斷癌細胞成長,較無傳統化療的副作用。標靶藥物合併傳統化療可縮小腫瘤,幫助病患有機會進行根除式切除,並有助於延長整體存活。

目前針對大腸直腸癌第1線標靶治療,健保局已通過給付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單株抗體

Cetuximab及血管生長因子單株抗體Bevacizumab兩種標靶藥物。Cetuximab直接作用在腫瘤細胞上,有生物標記KRAS

基因可預測是否有效,副作用是皮膚及輸注反應,可經由預防性藥物達到有效控制;而Bevacizumab經由改變血管特性而達到抑制腫瘤生長環境,副作用是胃腸穿孔、外科手術和傷口癒合的併發症及出血,現階段無法事先預防,因此,病患若治療後需進行手術,需小心時間點的選擇。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0000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台灣號稱近視王國,受近視困擾的人很多,近視雷射手術也蓬勃發展。近來近視雷射手術進步,不僅邁向全智能,並有淺層手術興起的趨勢,手術舒適度、術後安全性都大幅提高。不過知名眼科臨床研究副理陳思如呼籲,想近視雷射的民眾應了解自己的需求,慎選診所進行完整術前評估,了解手術優勢和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精準化的治療為乳癌患者帶來新希望!新北市立土城醫院乳房超音波主任洪薏雯醫師表示,現在醫學已邁入精準治療階段,相對過去二十年前以腫瘤大小、轉移情況分期依據為主要治療的考量,現在可根據不同的基因型態,精準地量身訂制治療的方式,提醒女性每個月應定期自我檢查,養成每半年到進行乳...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新冠疫情內外交迫,今(10)日華航群聚再增4人外,境外移入個案竟多達11人,單日新確診15人,令人注目有4人由印度入境,2人在當地已檢驗陽性,搭乘醫療專機回台,另2人入境時回報曾以疑似症狀,機場採檢今日確診,是否感染新冠印度變異病毒,正在基因定序確認中。 2人印度...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華航群聚事件已有35人確診,原本「諾富特飯店」是指標,曾入住機組員與員工,都召回至集中檢疫所,卻持續有未入住諾富特旅館華航機師確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華航機組員清零計畫2.0」,前艙機組員全數召回檢疫,後艙機組員則視風險,預計華航會將有短時間無華航飛機在天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