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身障羽球國手專訪2】熊孝元:「為什麼要生下我?」

【身障羽球國手專訪2】熊孝元:「為什麼要生下我 」

每個先天性身心障礙孩童的家人,人生中必經兩次低潮,一次在孩子剛出生時;另一次則是發現孩子在學校受人欺負時,台灣身障羽球代表隊選手熊孝元的家庭也不例外。然而,熊孝元的父母很快地振作,並且持續以行為及言語教導他「保護自己」的重要性,也讓他更有機會去「正視」自己的疾病。

一場「促膝長談」 解開父母與自己心中長年的結

熊孝元分享,升上高中之後,同儕之間的心智發展也更趨成熟,國中前遭遇的霸凌與欺負不再是惡夢般的日常,取而代之的是更多鼓勵跟勉勵,也讓他逐漸接納自己的「不同」,並鼓起勇氣向家人主動問起自己的疾病。

猶記當時,熊孝元回憶,言談間自己難免會迸出一些如「你為什麼要生下我?」「這樣的身體我怎麼正常生活?我能做什麼?」等抱怨性語句,但也是這一次的情緒釋放,讓他們的關係更加緊密,不像過去好像各自埋了根刺在心底,甚至有了機會可以共同討論未來。最後,在父親的建議之下,熊孝元選擇了「社工系」做為未來發展的方向。

從社團活動中體悟 幫助別人帶來的快樂

進入大學·,熊孝元並沒有馬上拾起球拍,而是在學長姐的推薦之下加入了「同濟社」,每學期都會前往偏鄉,為當地學生舉辦育樂營等相關活動。起初,對於從無到有舉辦一個營隊,熊孝元只有一感想,就是「好累」。但是當前往偏鄉進行活動,與當地學生建立起感情聯繫後,看著孩子從一開始的認生到活動結束離別時的依依不捨,熊孝元才發現,原來幫助別人可以帶給自己這麼大的快樂。

病友關懷協會協助凝聚力量 共同推動「友善社會」

現在,熊孝元除了是台灣身障羽球代表隊選手,是社工,同時也是罕見疾病軟骨發育不全症病友關懷協會理事。透過建立病友聯繫管道,提供病友家庭交流、互動機會,讓許多新手父母在面對無助、徬徨的心情時,能經由過來人的經驗分享、提點獲得緩解。

除此之外,協會也持續在舉辦四大主軸「就醫、就業、就養、就學」的相關活動如課程、工作坊,讓病友家庭共同參與學習,也透過校園宣導、生命故事分享講座等方式,來提升社會大眾對罕病的認知,往「友善社會」的目標邁進。然而,熊孝元也提到,此疾病的正確疾病認知與觀念建立,至今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舉例來說,全台灣軟骨發育不全症病友約有2000餘名,目前僅有約400名知道有病友關懷協會的存在,可能仍有許多病友仍深陷在疾病所帶來的心理影響之中,而難以去活出自己的生命與價值。

【延伸閱讀】

【罕病孤獨路1】生命短暫的罕病兒 就該被忽略?

【身障羽球國手專訪1】被欺負才認知到自己的「不同」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20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母親節即將來臨,想要表達對辛苦媽媽的感謝,除了讓媽媽好好休息放鬆,也要進一步保養媽媽身心靈。據兒福聯盟調查,有七成以上職業婦女媽媽們常感到工作和育兒無法平衡;而全職媽媽感受「過於疲累而健康不佳」更與「經濟壓力」並列壓力來源第一!生活、育兒、照顧家人…壓力不斷累積,讓媽媽失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為何月經結束以後,隔了一兩周後,竟有少量經血及咖啡色分泌物,究竟是怎麼了?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黃千毓表示,排卵性出血發生在兩次月經中間,大多對身體沒有傷害,如果偶爾發生通常不需治療,但有計畫生育的女性應該要多加留意異常出血的情況,提醒有排卵期出血的女性,回顧生活的...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華航諾富特新冠確診員工(案1120),曾經3次在診所就醫都未轉診,第4次到醫院採檢才確診,回顧多起新冠本土個案,都有類似診所就醫紀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望提高基層診所轉診意願,現在只要診所轉出病人在醫院通報確診,診所將會有1萬元津貼,醫院通報醫師也會有1萬元津貼。 ...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印度疫情猶如烈焰每日新增約在30至40萬,鄰國不丹疫情蠢蠢欲動,社區擴大採檢檢出零星病例,東南亞多國也傳疫情再起,寮國4月20日至今累計超過900例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佈,不丹調整中低風險國家,寮國則是移出;同時指揮中心也發布,新增7名新冠境外移入個案。 指揮...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