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三叉神經痛近似生產痛! 這樣治療效果佳

三叉神經痛近似生產痛! 這樣治療效果佳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三叉神經痛是一種陣發性的臉部神經性疼痛,疼痛區域屬於三叉神經的分布位置,出現三叉神經痛的病人,甚至形容就有如分娩痛般令人難以忍受。根據統計,三叉神經痛發生率每十萬人中約有4.5位病人,好發族群為60-70歲年齡層,女性比男性多,無家族性遺傳,而且右側臉又比左側臉多。

三叉神經痛治療方式多 高頻熱凝燒灼手術止痛效果達98.6%

奇美醫學中心神經外科暨電腦刀中心主治醫師洪翊傑表示,針對藥物難治型的三叉神經痛,現今臨床上可緩解三叉神經痛的手術治療,包含顯微血管減壓手術、伽碼刀或電腦刀放射手術以及高頻熱凝燒灼手術等。高頻熱凝燒灼手術,是利用影像定位將熱凝燒灼的探針深入至顱底卵圓孔,使用約55至70゚C的溫度,對三叉神經節進行灼燒。高達98.6%的病人在治療後一週就有良好的止痛效果,整體平均治療效果為5年,達57.7%,但仍有復發的可能性。

放射手術免開顱 23成恐復發

另外,也可以利用放射手術(radiosurgery,包含電腦刀及伽碼刀)來治療三叉神經痛;洪翊傑醫師指出,放射手術是利用放射線照射在三叉神經與橋腦的交界處來治療三叉神經痛。放射手術的特色是因不需要開顱手術而可避免傷口及麻醉風險。臨床上,需等完成放射手術後一段時間,其止痛效果才會慢慢出來,副作用則為臉部麻木。然而,有文獻指出約有2至3成之病人,其疼痛經放射手術後仍會復發並有可能需要進一步的治療。

長期有效緩解疼痛 跨科合作效果更優異

洪翊傑醫師強調,大部分三叉神經痛的病人以單一治療即可達到良好的疼痛控制,但約有兩成的病人單一治療效果不佳,或者是遇到復發的狀況,因此需要不同手術方式來協同治療,擷取不同治療的優點,合併數種治療策略,才能達到長期有效的緩解疼痛。最重要的是,患者應積極與專科醫師合作,才是擺脫三叉神經痛的不二法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790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郁茹/台北報導】國內疫情進入社區流行階段,許多民眾有疑似確診症狀都焦急的前往大醫院,造成急診大排長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日宣布,為解決此情況,目前全台指定開放199家社區採檢院所,提供PCR核酸檢驗採檢服務,有需求的民眾可以就近前往,增加其方便性。 指揮中心指出,在中華民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本土確診人數暴增,破萬人之後更是增加快速,雖然已無去年的三級警戒模式,確診者也多以輕症為主,但確診人數多、接觸者多,仍須要居家照護或隔離,更有許多學校因此停課。在無法出門或不方便出門採購的情況下,均以外送配合送餐或是一次大量採購,減少出入機會,但有些食材保存期限短,該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痔瘡是許多人難以說出口的隱疾,不少病人罹患後更會不好意思前往就醫。根據成大醫院統計,國人罹患痔瘡機率高達86%。對此,國泰綜合醫院暨內湖國泰診所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陳雨農表示,隨著年紀增長,肛門痔瘡結締組織慢慢退化無力,痔瘡就會慢慢膨出,加上任何會造成肛門壓力升高的狀況...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苗栗報導】這波Omicron本土疫情直線上升,單日確診人數已進入「萬例時代」,指揮中心防疫政策也滾動式調整,「簡訊實聯制」已由「社交距離APP」取代,隔離天數縮短朝向「以篩代隔」的模式,面對防疫政策的改變,讓許多人不免擔憂。尤其思覺失調症等精神疾病病友,疫情的波動,恐也牽動病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