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上班看電腦下班滑手機,我感覺眼壓過高眼睛乾澀快要瞎掉,但靠著「這兩味」整個眼睛都明亮了...

上班看電腦下班滑手機,我感覺眼壓過高眼睛乾澀快要瞎掉,但靠著「這兩味」整個眼睛都明亮了...

圖片截自LIFE以及搜狐

互聯網經濟也被稱為“眼球經濟”。無論是看電腦還是看手機,都需要眼睛高強度長時間地工作。再加上看電視、看遊戲機、各種儀器的操作介面,全都是閃爍的螢幕。它們給眼睛帶來很大的挑戰,也讓很多職業人士感覺特別疲勞。那麼,眼睛發幹、疲勞、充血的時候,該補點什麼呢?這裡回答幾個和眼睛營養有關問題。

1工作需要經常看電腦螢幕,業內乾眼症的同事很多,需要補充維生素A嗎?市面上的維生素AD膠囊一粒有10000國際單位的VA,是不是太多了,能長時間吃嗎?

上班看電腦下班滑手機,我感覺眼壓過高眼睛乾澀快要瞎掉,但靠著「這兩味」整個眼睛都明亮了...

如果確實每天長時間看顯示器,而且已經出現眼睛發幹的症狀,補充維生素A是明智的,因為身體對維生素A的消耗量會高於不經常看顯示器的人。目前使用的營養素參考攝入量標準不一定充分考慮到目前的生活方式變化和特殊職業需要,因為相關研究大多是在互聯網經濟到來之前做的。

實際上,您這種情況已經不是健康人日常飲食的問題,而在一定程度上是治療乾眼症狀、恢復體內維生素A儲備的問題,如果只用推薦量就太低了,必須在一段時間內額外多補一些。按照目前的健康人標準,女性每天維生素A的推薦量是700微克(2333國際單位),最高限量是3000微克視黃醇當量,也就是10000國際單位。總之,在你的眼睛恢復正常舒適狀態之前,每日服一粒10000國際單位的膠囊還是安全的,比如一個月之內。然後可以改為每2~3天服一粒。

2如果我服用維生素A膠囊,又多吃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還有其他營養增補劑,會不會加起來之後發生過量問題呢?

維生素A的主要食物來源是動物肝臟、腎臟、蛋黃、乳脂和高脂肪的魚類。人們日常吃肝臟腎臟的平均數量較少,因為不吃黃油和奶油消費乳脂也很少,蛋黃每天只有1個,內陸居民秋刀魚之類的高脂肪魚類也不常吃,所以膳食中動物性食品來源的維生素A攝入量通常比較低,絕大多數人僅靠這些遠遠達不到推薦數值。

中國人主要靠橙黃色和深綠色蔬果中的胡蘿蔔素來供應維生素A,因為胡蘿蔔素在體內會轉化成維生素A。直接吃大量維生素A膠囊可能有過量毒害,但未發現蔬果中的胡蘿蔔素會造成毒性。所以,吃維生素A膠囊並不妨礙你日常吃富含維生素A的胡蘿蔔、南瓜、芒果、木瓜等橙黃色蔬果和深綠色葉菜。

比如說,每天吃200克綠葉菜,100克胡蘿蔔,對供應胡蘿蔔素是有好處的。若吃得太多,一段時間後可能造成皮膚暫時性發黃,但停吃一段時間就能恢復。需要考慮的是,各種增補劑(比如複合維生素礦物質片、魚肝油、AD膠囊等)中的維生素A要綜合考慮,最多每天不要超過10000國際單位。

3我和同事們因為用眼過度,幾乎每個人都是滿眼血絲,失去了清澈感。除了補充VA,還要補充什麼營養素和食物比較好?

上班看電腦下班滑手機,我感覺眼壓過高眼睛乾澀快要瞎掉,但靠著「這兩味」整個眼睛都明亮了...

眼睛高效工作時代謝旺盛,消耗B族維生素較多,淚液中就含有多種B族維生素。緊盯螢幕時往往眨眼次數減少,眼睛缺乏滋潤,建議提醒自己工作時多眨眼。特別是缺乏VB2時容易出現滿眼血絲和眼睛怕光的情況,這是滴幾滴眼藥水所不能解決的。

建議補充複合B族維生素小藥片,用餐同時吃一片就行。其中含有維生素B1、B2、B6等5種B族維生素,對改善眼睛的疲勞感有一定好處。您試試過兩周感受一下。此外,日常多吃煮熟的深綠葉菜非常重要,比如焯燙、煮熟的菠菜,每天半斤。

菠菜等深綠色葉菜和枸杞是玉米黃素和葉黃素的好來源,它們對預防視力衰退和視網膜黃斑變性很有幫助(這兩種好東西不怕焯煮,別擔心)。蛋黃也有好處,它們既富含葉黃素和玉米黃素,也含有維生素B2和維生素A,每天要保證吃一個。此外,桑葚、藍莓、紫米之類黑紫色食物中的花青素也有利眼睛健康。當然,乾眼症和視疲勞的康復不僅需要治療,需要注意讓眼睛休息。下班之後,儘量少看手機和電視,多看看遠處,把覺睡好,週末出門郊遊放眼青山綠樹,都有利於眼睛的疲勞感儘快改善。

文章截自微信易讀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近期本土病例增加快速,不少人的「台灣社交距離」APP出現了「曾與確診者接觸」的訊息。在今(3)日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上,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被問到如曾與確診者接觸,該何時做快篩?他建議先回想自己與他的接觸時間點,於3天內做快篩比較好。 7天潛伏期內 有症狀再...

閱讀詳情 »

近期台灣正經歷與病毒共存的過渡時期,日前一名新北染疫2歲男童,因急性新冠病毒感染併發敗血症,導致腦幹腦炎,於4/19辭世,震驚社會。這場與病毒共存的攻防戰,同時面臨台灣少子化的情況下,每一個小寶貝的生命都極其重要,從中如何守住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在在考驗政府的智慧,目前預計五月起,6-11歲兒童開始施...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3)日宣布新增23,102例本土病例,37例境外移入。同時今日新增5例死亡個案。 25例中重症 多數未打疫苗 今日新增25例中重症個案。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新增18例中症與7例重症,重症中包含5名死亡個案。今年共有124708名本土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由高雄市政府輔導籌組的「高雄聯合學習智慧醫療聯盟」,正式進駐高雄亞灣5G AIoT創新園區,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主導6項AI主題,同時配合其他三家醫院的18項AI主題,進行聯邦式學習驗證與遷移學習,使其可整合至作業流程內,並在醫療場域中實際應用。 高醫創新「智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