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上腹悶脹不適 就醫發現世界罕見芒果大的腎上腺血管瘤

上腹悶脹不適 就醫發現世界罕見芒果大的腎上腺血管瘤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60歲的蔡女士有輕微的高血壓和糖尿病,服藥多年控制穩定。近日她因上腹悶脹到台北慈濟醫院胃腸肝膽科就診,超音波檢查發現左側腎臟上緣有1顆10公分的大腫瘤!醫療團隊因擔心惡性可能,將她轉介給泌尿科游智欽醫師。透過腹腔鏡手術,蔡女士術後3天即平安出院,恢復順利,定期回診追蹤。而後醫院將此摘下的、如芒果般大的腫瘤,進行進一步化驗,發現是極罕見的「良性腎上腺血管瘤」。


罕見的腎上腺良性腫瘤 術前嚴密檢查排除轉移可能


「腎上腺血管瘤」是非常罕見的腎上腺良性腫瘤,全世界目前只有約60例的病例報告。游智欽醫師指出,這類腫瘤是血管增生所致,發生原因不明,但因為是良性腫瘤,所以不會有轉移問題。而蔡女士的腫瘤有10公分大,血管豐富,因此如果不慎跌倒、撞到肚子造成血管瘤破裂,就可能導致嚴重內出血,危及生命。


在替蔡女士做手術前,游智欽醫師先會診新陳代謝科抽血、驗尿,確定醛固酮、腎上腺皮質醇與腎上腺素等數值都正常後,排除功能性特殊腫瘤的可能,再安排電腦斷層,確定腫瘤沒有侵犯周圍器官。


手術當天,在病人上腹、肋骨下緣開兩個0.5-1公分切口,將手術器械伸入體內將腫瘤與周邊組織分離,最後,從腹部前側切一5公分切口,取出腫瘤。


腎上腺腫瘤分功能性、非功能性腫瘤2種


事實上,腎上腺的腫瘤有功能性腫瘤、非功能性腫瘤之分。功能性腫瘤常見於原發性醛固酮症、庫欣氏症、嗜鉻細胞瘤患者,易見高血壓、低血鉀、水牛肩、月亮臉等症狀;而非功能性腫瘤則無特殊症狀,以2、3公分較常見,若大小超過4公分就會建議手術,並評估惡性或轉移的可能,因此像蔡女士般大到10公分的良性腫瘤極為少見。


游智欽醫師說明,位於兩側腎臟上緣的腎上腺主要分泌醛固酮、腎上腺皮質醇、腎上腺素等重要激素,可維持人體水分鹽分的平衡和血壓穩定,而蔡女士在手術中連同左側腎上腺一同摘除,所以術後曾出現暫時性的血壓下降,服藥後已穩定,目前定期回診觀察,日後,另一側的腎上腺將能取代摘除的腎上腺,穩定血壓。


游智欽醫師表示,腎上腺腫瘤不易察覺,多在超音波健檢或電腦斷層檢查時意外發現,但透過完善的術前評估,巨大腫瘤還是可以透過微創手術切除,所以民眾無須太過擔憂,也勿諱疾忌醫,只要有不舒服就應及早就醫,配合檢查與治療,才能擁有健康人生。


更多NOW健康報導
▸久沒運動太逞強恐運動傷害 增生療法早日恢復跑跳自如
▸「圓規」帶來豪雨汗皰疹患者叫苦連天 中醫調理斷病根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到底燒聲是因為聲帶結節、聲帶囊腫,還是其他原因呢?其實,聲帶在解剖的構造上是兩片的構則,而這兩片的構造其實是很柔軟而優雅的結締組織,當你講話越久,或是越大聲,震動的頻率就會越高,這就會使柔軟的組織出現水腫的情形。而聲帶會產生沙啞的一個原因是過度使用造成聲帶水腫。另外有一些則是聲帶長繭或是長息肉。 ...

閱讀詳情 »

什麼?不只皮膚會鬆弛下垂,腸道也會老化下垂?近來,網路興起一新說法提到:「女性朋友因肌力普遍較弱,所以一旦年紀增長,肌肉鬆弛便容易出現『腸下垂』症狀,導致便祕、腹痛纏身。」引起網友熱議。到底什麼是「腸下垂」、腸子真的會下垂嗎?又該如何預防?就讓我們聽專家怎麼說! 腸道下垂真有其事?2發生部位、成因大...

閱讀詳情 »

新北市1名65歲劉姓男子,有三高病史,早晨起床突然感到視力模糊,左眼白茫茫濛霧一片,經醫師檢查後,發現病人左眼視神經盤腫脹合併出血,診斷為「非動脈性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NAION),俗稱「視神經中風」,所幸及時治療,始挽回視力。 主任黃子倫(右)與劉姓患者(左)分享視神經中風治療經驗。(圖片提供...

閱讀詳情 »

為了延長食物保存期限,醃漬、發酵一向是人類常見的料理方式!而近來坊間更流傳:「醃漬食物富含酵母菌、乳酸菌,多吃能幫助維持腸道菌種平衡,有利預防腸癌發生。」引起不少網友熱議。 不過,也有一派理論認為:「食物在醃製過程中,容易有亞硝酸鹽產生,長期食用恐因此增加致癌風險。」到底誰的說法才正確呢?就讓我們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