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舒壓★不執著的幸福:無諍 不接受的東西自然回歸本人

智慧10無諍 不接受的東西自然回歸本人

釋迦牟尼佛曾經遇到一個人,對著他絲毫不客氣地惡言相向侮辱慢罵,佛陀仍然默默地挨他的罵,等他罵完了,佛陀心平氣和地問他道:「如果有人送東西給你,而你沒有接受,請問這些東西會去哪裡呢?」

那個人答道:「回到我本人呀!」佛陀接著說道:「當一個人向別人惡罵時,如果對方是清白的,或者對方並沒有瞋恚,其實這些惡罵的內容一樣是會回到自己身上。」

大師父開示
我們倒是不必希望對不起自己的人,將來得受到不好的苦果,反而誠心地期望他,能在未來的日子過得幸福快樂。只是我們得知道自己以惡言、惡心向著別人的時候,自己就得在未來承受這些惡言、惡心的果報。因此仔細想一想,還是不造惡業、不出惡言,不動惡念,免得將來徒煩惱!

遇到別人輕慢自己的時候,該如何應對呢?其實不必苦惱。首先我們應當省思自己,過去我們可能曾經造下輕慢他人的罪業,所以現在才會感得受輕慢的果報,那就沒甚麼好怨尤啦!如果不是往昔的因緣果報,也沒有必要在今世與他人結惡緣。

除此之外,我們可以再進一步思維,他人對我們不屑的表情、言語等種種態度,並非那麼真實,表情只是細胞的堆積,言語只是音波的振動而已,也都只是暫時性,猶如幻燈片的影像罷了!剎那即逝,何必在意!況且我們更沒有必要為對方的情緒而活。

另外也可以以念佛法門來取代不舒服的情緒,淡化內心的委屈。當然我們也應該自省,到底受輕慢的原因何在?自己有錯就應當改進,若是沒有過失,則應自勉。

本文摘自《不執著的幸福:大師父教你頓悟的55則智慧》一書

不執著的幸福:無諍 不接受的東西自然回歸本人

★學習佛法前一定要讀的幸福法則。讀它,然後了解佛法!
★本書不說大道理,只從55則故事帶你輕鬆領悟佛法。
★學會佛陀的智慧,讓你不用再汲汲營營的憂愁煩惱,練就一種怡然智得的輕鬆自在。
★幸福不一定是擁有,不執著才能讓你幸福

 

 

幸福不一定是擁有,不執著才能讓你幸福

    
  生命充滿了各種情緒與情感的交織,
  其實得到不一定幸福,幸福不一定是擁有。
  得到也不一定是快樂,快樂也不一定是擁有。
  只有不執著,沒有粘著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

  我們常問
  為什麼我這麼努力卻沒有人看到?
  為什麼她總是看不到我的情意?
  為什麼每次出門都事事不順?
  為什麼我總是活的不快樂?

因為你太過「執著」,你太在意別人的目光、別人的想法和別人的態度,卻忘記你活著是因為你自己。本該讓自己開心、讓自己快樂,卻一直將目光向外望去。

本書透過大師父的55則小故事教你「不執著」的學佛智慧,讓你能夠活的自在也能活的幸福。


作者簡介

淨明


於追求真理過程中,曾研究超自然科學,以及超自然現象。許多不解之謎,於佛門中獲得解惑。從此結了佛緣,並有幸於道場中當任淨人。1990年開始勵志 研習佛法,並以《大智度論》般若空觀為主要學習思想。著有《心相知機》 (一)、(二),《科技時代淨土妙法》、《不淨觀》、《佛事儀軌》、《藏傳佛教各宗派思想體系總表解》。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台北訊】荒野保護協會創辦人李偉文,同時身兼牙醫師、親子教養暢銷書作家及廣播節目主持人,固定有十幾個專欄,每個月要寫25篇文章,一年有250場演講。 如此忙碌的生活,讓人不得不佩服快60歲的李偉文,竟有如此驚人的體力。 日前他受公視「誰來晚餐」之邀,拜訪在金門創立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的獸...

閱讀詳情 »

那天可欣老師分享一個狀態很有意思:『有個人手裡拿著一杯熱水,唉唉叫著很燙,逢人就唉熱水燙手好痛痛,卻不肯把杯子放下。這是為什麼呢?』大家的觀點不盡相同,我想的是他想引起別人的注意。在生活中,我們都希望在很累,很難過,很痛苦的時後討個拍拍,但如果愛上了被人拍拍的感覺,那麼我們可能會成為每天喊著痛,但卻...

閱讀詳情 »

既然經絡不通是百病的根源,要如何打通經絡就成為未來預防醫學時代保持身體健康的首要任務。中國傳統的氣功正是幾千年來人們強身保健的首選。 我在一九八八年發現的科學氣功「快速思想練功法」方法簡單,主要是藉由快速思想答數,把大腦波激發與身體的經絡穴道產生共振。速度快的話三十秒鐘就可以氣集丹田,藉由大口吸氣把...

閱讀詳情 »

莫妮克.瓦爾庫爾 Monique Valcour 壓力是專業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情況,但沒完沒了的工作壓力,會導致「身心俱疲」的虛弱狀態。這種狀態還會損及職涯發展的可能性。不過,可採取下列步驟,以便從中復原和預防:優先照顧好自己;轉變自己的觀點,以便決定當前情況哪些部分固定不變,哪些部分可以改變;減少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