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不必再忍受化療之苦 配合醫囑這樣做戰勝副作用

不必再忍受化療之苦 配合醫囑這樣做戰勝副作用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一名48歲的盧先生,過去在光學光電膜生產廠從事輪三班制的工作。因為不固定的休息睡眠時間,加上立求完美的性格,不僅三餐不正常,情緒更常處於焦慮的狀態。起初感覺胃腸系統不順暢,僅服用簡易成藥來排解不適,直到尿液成極深褐色,且皮膚、雙眼均呈現黃色,黃疸相當嚴重,且完全沒了食慾,才緊急就醫。經診斷後,確診為十二指腸壼腹癌。

化療副作用多 體力備受考驗

在被診斷為十二指腸壼腹癌後,醫師隨即安排進行手術。盧先生指出,手術後,因插氣管使得身體非常疼痛,不但無法起床,還得接引尿管,加上無法進食,僅能靠輸送頸動脈營養劑,導致身體極度脆弱。因此,在療養一個月後,盧先生決定採用化學治療。化療開始時,因為出現疲憊感、睡不飽等副作用,從手術後到化療,體重就足足減少了8-9公斤,以致他非常擔心體力不勝負荷,無法完成療程。

讓副作用打退堂鼓 體重也恢復正常值

盧先生的至交好友知道後,相當擔心他在治療後出現的不適,故不斷在網路搜索相關十二指腸壼腹癌資訊,並且發現到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的研究實驗,經醫學中心人體臨床實驗。化療期間服用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能有效輔助緩解癌症化療後副作用帶來的不適。於是,盧先生在化療時,每天食用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長期下來,不僅食慾提升,拉肚子的次數減少,身體消化系統吸收也明顯變好,更重要的是,體重也恢復成正常值了。

正規醫囑+輔療 找回食癒力

盧先生表示,現在鄰居朋友看到他,總是稱讚他神清氣爽,從外表完全看不出來是癌症患者。他也會和其他癌友分享治療的過程,透過正規醫囑治療,搭配經過臨床試驗的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不僅提升治療品質,更讓他在面對癌細胞時,重獲新力量,除了提升身體機能運作外,也翻轉希望,讓人生更精彩。他並提醒,若有身體不適,請先洽詢專業醫療管道,才能成功抗癌。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599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前一陣子,日本偶像劇女星竹內結子,傳出因為產後憂鬱症而自縊,令許多喜愛她的廣大影迷不勝唏噓;現在竟然有研究發現,準媽媽在懷孕期間若有嚴重的孕吐,孕期或是生產後罹患憂鬱症的風險比較高,研究刊登在《英國醫學期刊》(BMJ Open)。 研究在倫敦招募了214位懷孕未滿3個...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台灣的新冠病毒疫情相較其他國家控制良好,民眾在公共場所或搭乘大眾運輸都會配合戴上口罩,許多鼻過敏患者的症狀也因而有所改善,並對口罩養成了依賴性。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指出,口罩雖可暫時抵擋都市空氣中揚起的灰塵、塵蟎、懸浮微粒,不過一旦脫下口罩,鼻過敏症狀仍可能隨時發作...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在沒有刻意減重的情況下,體重卻直直往下落時,小心!這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若是又加上體溫經常升高,有躁熱感,心跳加速和手抖等症狀,很可能是罹患了甲狀腺機能亢進。通常甲狀腺亢進用藥物治療會有明顯的改善,但當藥物無法發揮效用去控制病情時,就需要考量放射碘治療或是透過外科手...

閱讀詳情 »

糖尿病神經病變(Diabetic Neuropathy)為糖尿病患者常見的慢性併發症之一。根據臺灣過去調查第2型糖尿病的研究,遠端對稱性多發性神經病變盛行率約30%,在糖尿病前期亦有周邊神經病變的風險,可造成肢體末梢電麻刺痛,增加下肢截肢的機率。因此,認識糖尿病神經病變以及學習適當的足部照顧為病友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