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中醫一帖換膚方 濕疹十年有解

中醫一帖換膚方 濕疹十年有解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濕疹是一種統稱,包含多種皮膚發炎的疾病,比如異位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接觸性皮膚炎等,不具有傳染性,其症狀有皮膚起紅疹、腫脹、搔癢、水疱、結痂和脫屑,嚴重的會糜爛且有滲出液,故有濕疹之稱,好發於亞熱帶海島型氣候的臺灣。35歲李小姐,雙手搔癢、起紅疹、脫屑、反覆起水疱超過10年,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謝旭東醫師門診就診,予以「換膚方2.0」早晚餐後服用,並搭配科學中藥「龍膽瀉肝湯」做治療,服藥兩周後搔癢感解除,並於治療兩個月後雙手康復。

造成濕疹的原因主要有三種:
1)環境、飲食及體質:

現在是高溫濕氣重的夏天,易引發濕邪和熱邪。壓力大、作息不正常,免疫力相對也跟著變差,造成濕疹反覆發作。

2)飲食上碰到容易過敏的食物:
如蝦蟹類海產、芒果、荔枝、鳳梨等,導致濕邪從體內而生。

3)心主血加上體質心火旺盛:
導致血熱留於體內,熱邪使皮膚搔癢劇烈。
謝旭東醫師表示,由於濕疹病程長且反覆,病人不願久用類固醇治療,故會轉而尋求中醫的協助。治療上只要環境和飲食上加以控制,配合中藥改善體質即可恢復。

「換膚方2.0」是在原本換膚方的基礎上,多了一味「連翹」,連翹在本草備要中記載「十二經瘡家聖藥」,代表是皮膚科的專用藥材,擅長清熱解毒,將皮膚退熱止癢,現代醫學研究有抑菌抗炎作用,讓皮膚免於外來感染,並有保肝功效,且降低血管通透性,讓皮膚上的滲出液減少,所以能夠改善濕疹的皮膚搔癢情況,且能減少外用藥的使用。

濕疹在生活上的3大注意事項:
1)環境上:

洗澡水不宜過熱、少用鹼性肥皂,以免洗完澡後加重皮膚搔癢;穿著寬鬆棉質透氣的衣服,,少穿尼龍化纖等緊身或貼身衣物,出汗後要盡快將汗擦乾;避免待在悶熱的場所或擁擠的地方;保持家中的清潔,避免塵蟎等過敏原,也盡量不要養貓狗寵物。室內保持空氣流通,以減少塵蟎、灰塵等刺激物的影響。

2)飲食上:
避免如海鮮蝦蟹類食物、芒果、荔枝、鳳梨、草菇、洋菇、甘蔗、羊肉、酒、汽水、甜食、咖啡、堅果類、生冷食物、烤炸、辛辣上火食物、剌激性食物或加工食品。大口吃冰,易影響脾胃功能,而導致食慾不佳、倦怠乏力、大便黏膩不順或腹瀉等「濕阻」現象。
可多服用清熱解毒的食材,如綠豆、薏苡仁、苦瓜、絲瓜、冬瓜、蓮藕等,在皮膚搔癢的急性期食用,或是煮四神湯祛除體內的濕氣。

3)排解壓力:
壓力會造成局部皮膚過敏,無形的壓力,亦會引起身體的過敏反應。正面思考,放鬆心情,減少情緒壓力預防濕疹。濕疹是一種頑固性的皮膚疾病,唯有耐心、放心、寬心,才能有不用服藥的一天。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延伸閱讀】

爆菊影響房事?! 藥師分享有「痔」無恐撇步

三陰性乳癌超惡霸 PARP 抑制劑來對付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03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盡量避免攝取醣類是限醣飲食的基本,所以選擇食品時,最重要的是知道哪些食品的醣類含量高。一定要避開的醣類含量高的食品,大概就是含澱粉的食品與甜的食品。澱粉多的食品包括穀物製成的主食,以及馬鈴薯、番薯、芋頭等「薯類」。令人意外的是,有些蔬菜的澱粉含量也很高。我採行三餐限醣的超級...

閱讀詳情 »

國健署公布「大腸癌」連續11年占據國人罹癌排行之首,數據顯示國人平均每13人就有1人罹患大腸癌。大腸癌罹患機率如此高,加上中秋烤肉將至,為了腸道的健康,從飲食養成、健康習慣下手,遠離罹患大腸癌風險。 以下有三招預防大腸癌的方式: 優質蛋白質取代高脂加工肉品 選擇原態食物,以天然辛香料取代加工調味料...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高溫悶熱,當日曬、汗水、高溫和溼氣刺激皮膚時,很容易就因皮脂分泌旺盛,冒出許多惱人的痘痘,該如何預防面皰或治療痤瘡呢?面皰治療以水楊酸為主 痤瘡多為外用藥膏食藥署指出,市面上常見宣稱預防面皰的化粧品,常見的成分以水楊酸(salicylic acid)為大宗,限量為0.2...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院長侯明鋒與高雄醫學大學副校長余明隆,聯袂帶領醫療團隊到澎湖看診,將醫學中心的服務品質帶到「菊島(澎湖簡稱)」上,讓居民不必再忍受舟機勞頓之苦。澎湖縣長賴峰偉特頒「澎湖縣政府縣政顧問」,感謝兩位名醫的跨海相助。關懷偏鄉醫療支援 實際行動最有力...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