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中醫治療骨折成果耀眼 榮登國際權威期刊

中醫治療骨折成果耀眼 榮登國際權威期刊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有位64歲的蔡女士,因車禍導致左手鷹嘴突移位性骨折,經多位骨科醫師評估,皆建議必須手術,但病人考量有多種慢性疾病而無開刀意願,因此至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中醫科求診。經過中醫師徒手復位、護具固定與中藥治療,成功治療骨折,此案例報告已榮登2018年5月Medicine國際權威期刊。

臺灣人口老化  骨折是常見意外傷害

臺灣人口老化,骨折是常見的意外傷害之一,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中醫科陳俞沛主任表示,骨質疏鬆與跌倒是老年骨折的兩大危險因子,老年人的骨骼因鈣質流失,加上骨小樑的支撐能力減低而變得脆弱,骨折容易出現於跌倒、撞擊或長期反覆損傷等事故。一旦不小心跌倒骨折,輕則導致疼痛、關節活動障礙等問題,影響生活品質外,病人更可能因活動力下降、長期臥床,導致褥瘡、肺炎、泌尿道感染等併發症而危及性命。

年長者手術風險高  中醫也治療骨折

手術、麻醉原本就存在相當程度的風險,尤其是年長者的身體狀況較差,慢性病較多,使其風險大為提高,因此對於不需要、不適合或不願意手術的骨折病患,中醫治療成為另一種良好的選擇。

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中醫科藍誼珊醫師指出,中醫治療骨折的方式先照X光確認骨折的位置與型態,評估手術與非手術之利弊,與病患溝通並取得同意後,即進一步進行徒手復位,並追蹤X光確認復位後的情形,再視實際病況實施固定、中藥外敷、內服藥及針灸治療,並配合復健治療與X光影像追蹤檢查。

中醫治療骨折分三階段 中藥+針灸復原佳

具體而言,中醫對骨折的治療策略可分成三個階段。藍誼珊醫師進一步指出,骨折發生之1至2週內稱為急性期,此時患部組織瘀血凝積、腫脹疼痛,治療應以緩解疼痛、消腫散瘀為主,配合中藥活血化瘀、利氣止痛,此外,在此期間內盡早把正骨復位,骨折嚴重的患者亦應配合骨科手術治療;骨折後第2至6週為亞急性期,此時進入骨斷端接續時期,患部紅腫瘀阻漸漸消散但皮下筋膜仍僵硬緊繃,中藥治療以疏筋活血、和營生新、濡養筋骨為主,促使骨折斷端迅速連接而癒合。

骨折第6週後為功能恢復期,此時斷裂的骨頭與新生骨組織逐漸連接在一起,中藥治療當幫助軟組織修補,滋養肝腎、養血榮筋、壯筋健骨。此時期應配合針灸及復健治療,幫助患部活動功能的恢復,預防肌肉關節沾黏等併發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43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楷婷報導)根據全球一項青少女避孕認知調查結果發現,高達六成的亞洲青少女曾經在發生性行為時,沒有採取任何避孕措施,顯示年輕族群容易在一時「性」起的情況下發生性行為,提高青少女罹患性病及意外懷孕的機率。因此,台灣婦產科醫學會今年特別培訓婦產科種子講師,進入全台的大學校園,提供正確的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楷婷報導)你知道甲狀腺在人體有什麼功能嗎?醫師表示,甲狀腺濃度過高或過低皆不好,甲狀腺荷爾蒙是維持我們身體健康所必須的,它可以促進體內各種組織的新陳代謝,並能分泌降鈣激素,降低血鈣。如果發現有甲狀腺功能亢進,應先以藥物控制,其次是手術治療,且不宜吃含有碘的食物。彰化基督教醫院全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最近食安問題又再度引起爭議,餿水油事件引發全台灣飲食風暴,讓民眾人心惶惶,不知道自己可以吃甚麼?先不論餿水油是否會傷害健康,但民眾都不想成為黑心食品的犧牲品;而此波餿水油事件,就使得掉髮門診檢查人次暴增,大家都深怕餿水油會影響頭皮的健康。 維多莉亞發毛診所林宜蓉醫師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坊芸報導)國家衛生研究院指出,台灣結核菌基因型分布與族群遷移有著密切的關係,其中,漢族流行的結核菌株主要為北京株,而25歲以下的年輕族群,又以北京現代株為主;原住民中,花蓮和南投埔里是荷蘭株,屏東排灣族以東非株最多;少數北部民眾出現拉丁美洲株。值得留意的是,北京現代株的抗藥性和毒...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