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中醫認為體內毒素與溼氣 導致各種皮膚病

  罹患皮膚病也許不致於要人命,但搔癢難忍的過程卻很煎熬,甚至抓到嚴重出血、流湯水,更是身心俱疲。尤其如溼疹、乾癬等皮膚疾病,常常容易反覆發作,除了遵照醫囑好好治療,作息維持規律正常,飲食的調養更是維持皮膚病不復發的重要環節。

  皮膚病的成因為何?中醫師鄭愛蓮表示,各種皮膚病的成因主要來自體內毒素和溼氣過重,加上台灣是海島國家,屬於溼熱型的副熱帶氣候,常見皮膚病患體內溼氣積聚,而溼氣又分為寒溼和溼熱2類。臨床上,單一表現不多見,通常是2者並存,因而引起體內代謝失去平衡所致,中醫治療主要是讓體內累積已久的溼氣排出,幫助身體代謝恢復正常,皮膚問題自然就能獲得改善。

  為了不讓身體長期處於潮溼環境裡,通常進行中醫治療過程中,必須盡量減少身體承受外在的負擔。如同「病從口入」的道理,皮膚病患常被告誡在飲食上應避免飲食太油、太鹹、辛辣刺激,禁食易發的海鮮、牛羊肉,只能吃豬、雞肉,甚至嚴重的乾癬病患最好能吃素,待治療2至4周後再慢慢進食豬和雞肉。其他還包括青菜必須煮熟、不能生食,不吃冰冷食物和飲料,酒類更不能碰,才能有助提升體內代謝功能,幫助皮膚恢復正常。

  不少溼疹、乾癬患者容易反覆發作,除了飲食的禁忌,加速去除體內的溼氣也能藉由飲食的調理助一臂之力。鄭愛蓮推薦1道綠豆、紅豆加薏仁湯,比例等量、可加少許糖增添風味,而紅豆利溼、綠豆清熱利溼,前者性平、後者性涼,2者混和可平衡屬性,薏仁則有助健脾利溼,排便正常者皆可食用,但若有便秘情形則不加薏仁,以免加重排便不順。古人的利溼方子「扁鵲三豆飲」也涵蓋綠豆、黑豆、赤小豆及少許甘草,若皮膚搔癢時煮綠豆湯再加2片甘草,有助減緩皮膚不適,但應留意綠豆帶皮才具效用。

  另外,四神湯在冬季也是利溼法寶,四神湯的組成包括山藥、芡實、蓮子、薏仁,也可再添少許茯苓,有助於清熱、健脾利溼,豬小腸處理起來較麻煩,可改豬肉、排骨、雞肉取代,另外也可加些紅棗及梗米煮成粥。烹煮方法部分,鄭愛蓮提供1個小訣竅,其中芡實和薏仁比較耐煮,清洗後可於前1晚先泡水,翌日一併加入其他食材來煮,而乾或溼的蓮子都不能先泡水,否則口感會偏硬不爛。值得一提的是,四神湯內不能加酒,而便秘者不宜食用。

  前述2帖利溼良方,除了在家可利用電鍋烹煮省力方便,1次煮10人分量,待放涼後可分袋冷凍保存,甜鹹隨意,每天1碗亦可,即使外食也不難取得。若一般皮膚症狀者也可煮紅豆、黑豆水,滾10鐘不須爛,作為開水飲用取其氣。鄭愛蓮提醒,冬天日夜溫差大,北部又多雨,皮膚病患更容易復發,提前作好預防可從飲食下手,家中也應加強除溼,皆有益皮膚狀況穩定。

相關推薦

【報新聞/曾沛騰/新竹縣報導】一名愛運動的病患右肩劇烈疼痛,痛到肩膀無法動彈,晚上甚至痛到無法入眠。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復健科何宇淳醫師,接受肌肉骨骼超音波檢查,發現是右肩肌腱的鈣化性發炎。門診當下執行超音波導引鈣化灌洗,將鈣化的物質抽洗出來。接下來再搭配復健物理治療及增生注射治療,現在已經...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出現首起接種BNT疫苗後的死亡通報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4)日公布這一起通報,為48歲男性,在接種BNT疫苗後4天發生,男子是在10月2日凌晨突發胸痛跟全身冒冷汗,經救護車送醫,在急診急救不治,目前確切死因仍待檢察官跟法醫研判。 指揮中心下午公...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今年度採購了605萬劑莫德納疫苗,到貨卻出現斷層,讓接種第一劑已經超過10周以上、還等不到第二劑的「莫德納疫苗孤兒」目前就有70多萬人在苦苦等待,不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4)日透露好消息,表示「最近就會有莫德納疫苗會來」,只要一到貨會優先滿足7月...

閱讀詳情 »

【勁報/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指揮中心說明,外出須全程佩戴口罩,但符合下列情形者,10月5日起得於戶外免戴口罩:農林漁牧工作者於空曠處(如田間、魚塭、山林)工作;於山林(含森林遊樂區)、海濱活動者,得免戴口罩,惟應隨身攜帶口罩,並應與他人保持社交距離。 臺南市政府衛生局說明,上述情形如有人潮聚集或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