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久站坐當心靜脈曲張、痔瘡上身 玉琳哥分享「爆菊」經驗

久站坐當心靜脈曲張 痔瘡上身 玉琳哥分享「爆菊」經驗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娛樂圈幽默大師沈玉琳,因工作時間不固定,經常需熬夜,長年飽受痔瘡所苦,曾經在好友潘若迪家,因為笑得太用力,意外「爆菊」導致痔瘡破裂,當場像女生月經來一樣,血染好友潘若迪的白色沙發,在接受新型口服靜脈活化劑藥物治療後,不再受痔瘡所苦。而妻子芽芽,也受靜脈曲張困擾,不僅腿部外觀不好看,還影響夫妻關係,治療後症狀改善,沈玉琳笑稱口服靜脈活化劑是他的「救命恩人」。

長期維持同一姿勢 易導致靜脈曲張產生

台北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家醫科姚偉明醫師表示,靜脈主要作用是將身體血液輸送回心臟,而血液要從下半身回流至心臟,需倚靠靜脈中的瓣膜阻擋血液逆流至低處,若是長時間維持相同姿勢,造成靜脈因壓力過高,而失去彈性,使得血液回流不易,或瓣膜功能異常,就會導致靜脈血管擴張變形與病變。長期久站,會使得腿部壓力上升,造成靜脈曲張,同樣地,經常用力排便、或長時間蹲坐廁所,也很容易導致肛門靜脈高壓而膨大凸出,便會形成痔瘡。

自行買藥風險高 可能延誤治療

徐愛婷藥師說明,會到藥局自行買藥的民眾,可能是症狀還沒有太嚴重,或者自己無法判斷身體的狀況嚴重與否,多半是詢問藥師,或買可以瘦小腿的藥物,並沒有意識到,靜脈曲張所導致的水腫問題;多數患有靜脈曲張的民眾,都是因工作型態、或不良生活習慣長期累積所致,高危險族群包括櫃姐、空姐、餐飲業者、醫療人員、傳統市場工作者,過去改善靜脈曲張的方法,從醫療彈性襪、傳統手術治療到生活型態改變,但都有其困難點,而新型口服靜脈活化劑對於靜脈曲張及痔瘡的緩解,在臨床上有明顯改善,可提供民眾多一項治療新選擇。

預防靜脈曲張不長痔 應從生活習慣做起

姚偉明醫師提醒,想預防靜脈曲張,先要從均衡的飲食開始,足夠的養份可以幫身體得到充分的營養,即可保護血管、維持彈性;再來要有充足的水份,身體如果缺乏水份,容易引起發炎反應;最後生活作息要正常,應避免久站、久坐、久蹲,減少同一個動作太久,就可以降低靜脈受壓的狀況,可避免靜脈曲張及痔瘡的發生。

【延伸閱讀】第一線口服新藥來臨 改善多發性硬化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39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臺中慈濟醫院治療大腸癌腹膜轉移病人,積極採用腫瘤減積手術加溫熱化療,兩年平均存活率達八成。以106年第一位病人為例,存活至今近五年,更是同類病人三倍多。大腸直腸科主任邱建銘指出,腹腔溫熱化療技術已臻成熟,可望為大腸癌後期病人爭取延長存活期。腫瘤減積手術合併溫熱療法 存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國內得心冠肺炎疫情雖然有趨緩,但在三級警戒解除之前,許多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民眾因擔心染疫不願回診,出現服藥空窗期,同家醫院一周內竟有五位民眾因心肌梗塞被送至急診室急救,比過往一般夏天狀況多了許多。經病史詢問後發現,不少是因不敢來醫院,自行停用心血管疾病用藥所造成,醫師強調,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台灣出生率持續低迷,2020年台灣出生與死亡人口數驚見『死亡交叉』,少子化已是國安危機。美國更預測台灣2021年生育率僅1.07,全球倒數第一。為搶救生育率,今年7月1日祭出「催生利多」,方案無排富且年齡層放寬至45歲以下,最大補助額度達10萬元。台灣生殖醫學會及生育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根據2018年國健署發布之癌症登記報告,乳癌位居台灣癌症發生率之首,其中約20%-25%患者為高轉移、高復發、惡化的HER2陽性。隨著全身性藥物治療進步,多數病人癌細胞器官轉移的狀況都控制得越來越好,唯獨腦轉移病患比例增加,近來發展出小分子標靶藥物等術後強化輔助治療,除...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