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乳房出現小紅疹 竟是癌細胞侵犯脂肪組織

  1名42歲女性洗澡時在左乳房外側上疑似摸到硬塊,最初直覺是伴隨生理期的乳房腫脹變化,不以為意;時隔半年,乳房的皮膚上開始出現小紅疹,硬塊也愈來愈明顯才到醫院檢查。透過超音波與動態磁振造影,起小紅疹的真相,竟是乳癌侵犯到脂肪組織,影響到表面皮膚。

  臺北市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影像醫學主任醫師沈彥君解釋,乳房是由乳腺、脂肪與結締組織構成,正常情況下是柔軟、有彈性,會隨推移力道改變位置。而異常的乳癌常是邊界不清的浸潤性腫瘤,若摸起來感覺是不會滑動的硬塊,甚至會拉扯皮膚,就需要當心。

  她表示,乳房硬塊有85%是良性腫瘤並非等於乳癌,臨床最常使用的超音波檢查,也是最適合年輕女性的第一線檢查,能清楚看見病灶的形態,但不易顯現乳癌常有的微鈣化點,也較容易有死角,因此準確率不穩定;乳房攝影的優點在揪出微小的鈣化點、原位癌及異常變形拉扯,受檢雖最為辛苦但仍不可或缺;而診斷率最高的磁振造影能敏感呈現出各種的良、惡性病灶,並透過動態血流顯影,辨識腫瘤特性與侵犯狀況,建議上述3種交替使用以增加檢查準確性。

  沈彥君也提醒,乳腺是受荷爾蒙影響的組織,當曝露於荷爾蒙的時間越長、生活中接觸的荷爾蒙越多,乳癌發生的風險也會隨之增加。初經早、停經晚、無懷孕、荷爾蒙補充、長期使用胎盤素或人工芳香製品、食用高油脂食物等,都是導致乳癌發生的危險因子。

  乳癌發生率在過去20年裡增加4倍,已超過子宮頸癌,是我國婦女癌症發生率第1名。每天約有34位婦女確診,家族遺傳、不當飲食習慣與荷爾蒙刺激等容易喚起癌細胞。45至69歲是發生高峰,但近年已有年輕化的趨勢,因此有乳癌家族史或具危險因子的女性,建議從30歲開始定期為自己安排合適的檢查。

相關推薦

▲平穩民心,疾管署宣布釋出口罩至四大超商上架販售。(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武漢肺炎正式入侵台灣,全民防疫意識一夕爆漲,最直接衝擊的就是國內口罩供應,疾管署今(22)日宣布,今明兩天將各配送100萬片的外科口罩給國內四大超商上架販賣,之後每周會再釋出100萬...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出現首例的境外移入武漢肺炎病例,讓國內的醫療體系如臨大敵,衛生福利部醫事司長石崇良今(22)日強調,衛福部已與全台各急救責任醫院協調,要求備好特別門診、重症調床等機制,進入急診不論醫護人員或民眾更一律要戴口罩;全台目前加護病房有...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林欣穎/台北報導 昨(21)晚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台灣首起武漢肺炎確診病例,該病患是一名55歲女台商,到武漢經商期間已覺自己出現肺炎症狀,因此回台時自行通報隔離就醫,卻認為全台第一起武漢肺炎病例。武漢肺炎在全球爆發疫情,截至今(22)日早上全球確診病例已達446例、9人死亡,中央...

閱讀詳情 »

▲輕忽肩膀「卡卡的」症狀可能造成更大問題。(圖非當事人/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38歲的張先生下班途中發生機車車禍,當下右肩著地撞擊,卻因為未發現骨折而不以為意,不想到返家後,肩痛如影隨形,最嚴重時手前舉不到90度,再次就醫這才確診是旋轉肌袖破裂症候群,差點因為輕忽肩膀卡卡引...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