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乾癬性關節炎患者病識感低 應主動積極治療重啟人生

乾癬性關節炎患者病識感低 應主動積極治療重啟人生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皮膚紅腫、發炎、脫屑等外顯的病灶,是乾癬患者常見的困擾,國外統計顯示更有三成乾癬患者會併發乾癬性關節炎,侵犯各處關節引發腫痛,更嚴重甚至破壞關節,造成不可逆的扭曲變形。然而根據健保資料庫顯示,台灣的乾癬患者併發乾癬性關節炎的比例卻僅有12.7-13.4%,遠低於國外的比例,但這可不代表台灣人關節特別健康,很大原因可能是多數乾癬性關節炎無法被及時診斷,顯見提升病識感、強化醫病溝通的重要性。

乾癬性關節炎患者病識感低 應主動積極治療重啟人生臺中榮民總醫院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謝佳偉表示,乾癬患者若習慣求診中醫或自行買藥膏塗抹,一旦出現輕微關節炎症狀,往往會先求診一般診所或骨科,患者不見得會提到有乾癬的問題,而醫師也不一定會注意到病人具有乾癬病史,易當成痛風或是退化性關節炎或其它慢性關節炎等疾病處理,造成患者治療的延誤。推估這也是造成台灣健保統計資料與國外差異較大的原因。

乾癬患者易產生共病症 身心靈備受煎熬

謝佳偉醫師指出,無論是乾癬或是乾癬性關節炎,均是自體免疫失調所引發的發炎反應,若沒有妥善治療,容易合併產生三高問題、心血管疾病、肥胖等共病症。而乾癬性關節炎若無穩定控制,一旦手指、手腕、腳踝等周邊關節處出現扭曲變形,縱使未來病情獲得控制,卻也難以進行開門、開車、穿衣、爬樓梯等精細動作。生活中的一舉一動都成了障礙,也讓患者承受極大心理壓力,進而影響到患者的社交意願與人際關係。

謝佳偉醫師進一步說明,這樣的社交障礙在青少年或中壯年患者身上更為常見,若無良好的治療與家庭支持,容易因皮膚的病灶、關節的疼痛而退縮、放棄融入同儕生活,也較容易導致憂鬱症。

治療新曙光,生物製劑助青少年找回人生

「目前乾癬性關節炎的治療上,希望儘早從乾癬性關節炎患者中,診斷出容易演變成快速關節破壞的族群,給予適當的治療,而非僅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謝佳偉醫師表示,近十年來隨著科技進步而研發的生物製劑,會與特定的細胞發炎因子結合,抑制不正常的發炎反應,是更為精準的藥物,甚至能達到皮膚病灶完全改善,相較過去僅能擦擦藥膏,病灶很快就復發,不論治療的穩定度、病人的生活品質都大大的提升了。但目前健保給付規定較為嚴格,需要等到非類固醇消炎藥和免疫調節藥物都使用過後,再依照各關節的腫痛程度評分,達到一定嚴重度才能使用。

謝佳偉醫師分享,曾收治過一名從小學就得到乾癬的患者,病灶遍布於頭皮、額頭及臉上,適逢國、高中最在意外表的青春期,當時也苦無能夠滿足病人需求的藥物,來自旁人異樣眼光的龐大壓力迫使他走上休學一途。所幸在使用生物製劑治療後,成功完全清除了皮膚的病灶,也讓他能順利復學,目前已投入職場融入社會,謝佳偉醫師直言:「生物製劑可以說是為他帶來了人生的希望。」呼籲患者積極治療,找到適合的治療方式,重新規畫生命的藍圖。

本內容僅提供相關疾病之醫學及衛教資訊。關於您個人健康狀況或疾病治療方面的問題,建議您應向醫護人員諮詢專業意見。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60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翻拍自愛微網     賣腎算啥?賣粉算啥?真正可怕的是什麼你們知道嗎?   受益最少承擔最大的是什麼你們知道嗎? 賣腎能賺好幾萬,不會判刑!   賣粉能賺幾十萬,甚至幾百萬,也不一定能抓到, 抓到也就做幾年牢   王凱寧是一名80後,因為貪小便宜看...

閱讀詳情 »

那天我跟阿唐逛街,一路上有說有笑的。阿唐喜歡開玩笑,跟他在一起總是很開心。這幾乎是所有認識他的人對他的看法。所以我沒事的時候總是喜歡找他一起逛街。就這麼毫無目的走著。 (上圖僅為示意圖與本文無關) 偶然經過一處民居,看見那家在辦喪事。(註:我家這邊的習俗,喪事都在家辦)那張死者的照片靈堂的正當中。...

閱讀詳情 »

生活中,多數男性沒有每天清洗陰莖的良好習慣,而80%左右的男性每日則以洗腳而告結束。但是為了健康著想,也為了美好的性生活,男性其實需要養成每日清洗陰莖的好習慣。 如果陰莖不干淨,不僅對自身健康不利,還會危害配偶的健康。我們知道,陰莖部周圍汗腺、皮腺和皮下陰莖癌,據統計,男子陰莖的濕疹、皮炎、癬等疾...

閱讀詳情 »

一 每天只喝少量此酒,對膝蓋疼痛,白內障,老年痴呆等症狀的 治療在全世界的一些國家已經非常盛行,效果相當驚人. 二 服藥也無法降下的血壓,喝此酒後即超正常安定.  三 無論何法都不得降不下的糖尿值,喝此酒後血糖下降.  四 喝此酒後惱人的老花眼會有很大的改善,一般報刊雜誌不需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