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乾眼症患者多 7症狀自我檢測

乾眼症患者多 7症狀自我檢測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隨著近年國人長時間觀看手機、電腦、電視螢幕的用眼習慣,年輕患乾眼症大幅增加。根據統計國內罹患乾眼症者每年正以10%的速度成長,幾乎每四個人就有一人有乾眼症狀。乾眼症狀有乾澀、紅眼、異物感、分泌物增加、疲勞、影響視力等,嚴重時甚至會造成角膜上皮破損與角膜潰瘍,乾眼問題不可不慎。

眼睛過度操勞 小心靈魂之窗變成「沙漠之眼」!
隨著近年國人長時間觀看手機、電腦、電視螢幕的用眼習慣,讓乾眼症成為眼科中少數跨年齡、跨族群、跨性別的疾病,此外常處空調環境的上班族、空服員、需常配戴隱型眼鏡的族群、重度使用電腦的辦公人員,都是乾眼症的高危險群。

乾眼症7症狀 自我檢測
1)眼睛感覺乾澀、易疲倦嗎?
2)眼睛感覺有異物感,像有沙子在眼睛裡?
3)眼睛感覺灼熱感嗎?
4)眼睛是否有血絲?
5)睫毛上有很多皮屑嗎?眼皮曾有黏黏的感覺嗎?
6)眼皮感覺緊繃、有沉重感?
7)對外界刺激敏感(例如畏光、畏風)?

三多保養法 預防乾眼症
1)多保濕:
避免太乾燥或一直吹風的環境待太久,減少使用吹風機、電風扇時間,吹冷、暖氣或使用電暖爐時須增加室內的溼度,可於室內置一盆水,也可適時熱敷、按摩眼睛周圍。
2)多保養:
眼睛溫敷、多做眼球運動,隱形眼鏡選擇高透氧材質,儘量選用長效保溼的保養液;定期眼睛健檢、積極治療;多吃富含維他命A、C、E的水果與食物。
3)多休息:
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原則,專注用眼時要記得每分鐘大約眨眼15到20次,保持眼睛濕潤度。 

平日預防 勝過患後治療
乾眼症最大原因是長時間使用平版電腦和智慧型手機,以及超時配戴隱形眼鏡,民眾應隨時關注眼睛健康,若檢查發現罹患乾眼症,應積極接受治療,以減輕乾眼症狀,避免角膜傷害,維持眼球光滑清晰的表面。依據不同程度的乾眼症,臨床會分別建議點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睡前使用潤滑藥膏、熱敷、按摩眼睛周圍、出門戴擋風或保濕眼鏡、增加室內濕度等治療方式,中重度患者需進行淚小管栓塞或電燒、眼球覆蓋或眼瞼縫合手術,以改善眼睛乾燥的問題。

(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延伸閱讀】雙抗賀爾蒙療法治乳癌 副作用少助生活品質提升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85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臺中慈濟醫院治療大腸癌腹膜轉移病人,積極採用腫瘤減積手術加溫熱化療,兩年平均存活率達八成。以106年第一位病人為例,存活至今近五年,更是同類病人三倍多。大腸直腸科主任邱建銘指出,腹腔溫熱化療技術已臻成熟,可望為大腸癌後期病人爭取延長存活期。腫瘤減積手術合併溫熱療法 存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國內得心冠肺炎疫情雖然有趨緩,但在三級警戒解除之前,許多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民眾因擔心染疫不願回診,出現服藥空窗期,同家醫院一周內竟有五位民眾因心肌梗塞被送至急診室急救,比過往一般夏天狀況多了許多。經病史詢問後發現,不少是因不敢來醫院,自行停用心血管疾病用藥所造成,醫師強調,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台灣出生率持續低迷,2020年台灣出生與死亡人口數驚見『死亡交叉』,少子化已是國安危機。美國更預測台灣2021年生育率僅1.07,全球倒數第一。為搶救生育率,今年7月1日祭出「催生利多」,方案無排富且年齡層放寬至45歲以下,最大補助額度達10萬元。台灣生殖醫學會及生育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根據2018年國健署發布之癌症登記報告,乳癌位居台灣癌症發生率之首,其中約20%-25%患者為高轉移、高復發、惡化的HER2陽性。隨著全身性藥物治療進步,多數病人癌細胞器官轉移的狀況都控制得越來越好,唯獨腦轉移病患比例增加,近來發展出小分子標靶藥物等術後強化輔助治療,除...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