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什麼是人工電子耳?|Baby's talk 聽力篇3

什麼是人工電子耳?|Baby's talk 聽力篇3

耳朵是接收外界聲音的唯一來源,但若耳朵的功能失調,對於患者的生理、心理,甚至於社交都將帶來極大的衝擊,該如何才能改善這個問題?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人工耳蝸暨聽語診療中心陳錦國主任表示,聽力障礙對於患者的生理、心理影響甚鉅,不僅會影響語言學習,對於認知與社交的正常發展也會受到限制,若聽損發生於幼兒身上,其影響更是一輩子之久。陳錦國主任提醒,目前國健署已全面推行3個月以下新生兒接受免費的聽力篩檢,若發現幼兒聽力異常時,健保也有補助幼兒接受人工電子耳、助聽器等聽覺輔具治療,提醒家長應多加留意,才能幫助孩童重拾聽力健康。

 

什麼是人工電子耳?|Baby's talk 聽力篇3

 

人工電子耳是什麼?對於聽損兒又哪有些助益?陳錦國主任說明,人工電子耳又稱為人工耳蝸 (Cochlear Implant),這是一種電子裝置,可以將聲音轉換成編碼的電流信號,傳入人體的內耳耳蝸以刺激聽神經纖維,再由大腦聽覺皮質產生聽覺。

 

人工電子耳與助聽器是完全不同的聽覺輔助工具,陳錦國主任進一步解釋,助聽器的作用在於幫助放大外界的音量,此輔具對於內耳耳蝸系統未完全受損的聽障患者來說,可強化其聽能效果;然而,對於內耳耳蝸受損者,即便用助聽器放大音量仍未能將聲音傳至大腦,因此可評估植入人工電子耳,藉由電極傳遞訊息,直接刺激聽神經而產生聽覺。

 

人工電子耳的主要構造區分成兩大部分,一部份為耳內植入物,包括耳蝸內的電極束(刺激電極陣列)、信號接收器及解碼模塊,這部分需藉由外科手術植入體內,術後約3至5天即可出院;另一部分則為體外配戴裝置,包括語音處理器、信號發射器與麥克風,日後需隨身配戴才能維持聽覺運作。

 

然而,植入人工電子耳後是否就能立即性的恢復正常聽力?陳錦國主任解釋,接受人工電子耳手術後,可以提早開頻,但通常需等待傷口癒合穩定;而開頻目的在於調整植入電極的電流圖,以確保患者接受到最佳的聽覺刺激,且通常需經過5至6次調整,電流圖才可趨於穩定;此後仍需搭配持續性的聽語復健,如此一來,孩童聽力及語言發展的成效將會日益顯著。

 

人工電子耳相關問題,建議諮詢「耳鼻喉科、人工耳蝸暨聽語診療中心」

 

圖文創作:健談

專家資訊: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人工耳蝸暨聽語診療中心 陳錦國主任

 

延伸閱讀:

【新生兒聽力篩檢】 http://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4694

【誰是聽障的高危險群?】 http://havemary.com/article.php?id=4699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來信指教,感蝦哩

 

 

喜歡健談,可以給我們一個讚,

比喜歡更喜歡,可以按下分享,

超喜歡健談,請告訴親朋好友。

健談 havemary.com 用健康漫畫方式,帶你簡單瞭解正確健康概念與疾病,讓大家一起漫漫健康~想看每日最新健康資訊嗎?請上健談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avemary
什麼是人工電子耳?|Baby's talk 聽力篇3

相關推薦

▲骨科門診裡,下背痛或合併坐骨神經痛的患者不在少數。(照/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整個人蜷曲像蝦子一樣開車!從事快遞工作的45歲男子,經常搬動重物,年輕工作時曾拉傷腰部,但當時仗著自己體力好沒有積極治療,沒想到近年來經常感到腰、下背不適,服用止痛藥也不見效,嚴重發作時「開車痛...

閱讀詳情 »

  在文明病猖獗的現代,生活壓力大、情緒緊張、熬夜、飲食與運動習慣不良,長期下來往往造成身體不堪負荷,大多數人都免不了各種大大小小的毛病纏身,如:失眠、三高問題、退化性關節炎、過敏、易感冒、氣色不佳…..等等。然而,如今卻有那麼一種「政商名流都為之瘋狂的保養之道──ILIB靜...

閱讀詳情 »

▲醫師提醒子宮內膜癌通常無徵兆,多在健檢中發現異常。(照/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陰道異常出血別錯認血尿!一名63歲女子,除了體態較為豐腴之外,身體一向健康,健康檢查時尿液中卻出現血跡,進一步檢查赫然發現其子宮腔內如「鐘乳石洞」般凹凸不平整,且布滿血管,切除化驗,證實為第...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心血管疾病只找胖胖男、胖胖女?千萬不要有誤解。花蓮慈濟醫院外科部主任張睿智觀察,台灣很多人對心血管疾病都有個誤解,以為只有體型較胖的人才會有,但是疾病不能光看體重、外型,有時候因為體質因素或者不良的飲食、生活習慣,造成內臟脂肪的增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