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今年首例! 4月大嬰吃副食品肉毒桿菌中毒

今年首例! 4月大嬰吃副食品肉毒桿菌中毒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嬰兒因免疫系統及腸道菌叢尚未健全,因此家長在餵食副食品時一定要格外小心!疾管署公布今年首例肉毒桿菌中毒病例,是來自北部一名4個月大男嬰,於6月中旬起食用自製副食品後,23日出現便秘、食慾差情形,25日出現呼吸急促及發燒症狀,送醫治療,住院期間陸續出現心跳加速、肢體無力、深部肌腱反射下降等症狀,經檢驗於糞便中檢出B型肉毒桿菌。

肉毒桿菌中毒 嚴重恐危及生命

根據資料顯示,此個案也創下2007年肉毒桿菌公告為法定傳染病後,年紀最小的通報個案。疾管署表示,1歲以下嬰兒是肉毒桿菌中毒高危險群,又以6個月以內者占94%,當遭到肉毒桿菌中毒時,患者會出現包括便秘、昏睡、倦怠、食慾不振、眼瞼下垂、吞嚥困難等症狀,嚴重甚至因呼吸無力衰竭而死亡。

食物應煮沸10分鐘 遠離肉毒桿菌中毒危險

根據監測資料顯示,2015至2019年國內肉毒桿菌中毒確定病例數分別為2、6、0、0、0例,均為散發性病例,發病年齡介於5個月至70多歲。疾管署強調,民眾在烹調任何食品時,都應將食物煮沸至少10分鐘並攪拌,若為脹起蓋子的罐製品則避免使用,其中開罐後發覺有異味時,也不要免強試吃,小心吃出問題。

6個月後再添加副食品 對傳染病才具抵抗力

此外,1歲以下嬰兒應避免餵食蜂蜜,尤其帶皮蔬果可能沾染泥土,應澈底清洗及去皮再製作食品,以免將肉毒桿菌孢子吃下肚。疾管署呼籲,依據國健署整理英國、美國、德國等國家研究顯示,嬰兒於6個月後開始添加副食品,感染肺炎、中耳炎、腸胃炎等風險較低,因此家長可於嬰兒滿6個月後再添加副食品,對傳染病也有足夠抵抗力。

【延伸閱讀】

小孩鼻水直流衛生紙不離手! 「減敏治療」有望擺脫鼻過敏

婦女以為中年發福 沒想到竟是卵巢癌來報到

胰臟過勞? 胰島素協助糖尿病友治療超前部署

運動後總是行走困難?! 小心僵直性脊椎炎作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71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2003年起,為了鼓勵罕病學子們不畏疾病艱難,在學業、才藝、服務等方面能夠精進發展,罕病基金會設立「罕見疾病獎助學金」,今年受疫情影響,對於原本經濟就處於相對弱勢的罕病家庭而言,遭逢的生活衝擊無疑是雪上加霜,也讓今年的申請及獲獎人數都成為歷屆最高。11月29日第十八屆罕...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糖尿病患者感覺神經較差,比較不怕痛?這是真的嗎?醫師指出,糖尿病人因神經病變,以致對於疼痛症狀較不敏感,看似神勇、不怕痛,但也可能因此輕忽心肌缺氧等症狀,建議定期回診,測量鈣化指數,及早預防及治療。 57歲梁姓女子罹患多年糖尿病,但仍自認身體健康,沒有病痛,每次回診,...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近年來,防彈咖啡相當熱門,被許多人視為減肥去油聖品,不過營養師提醒,飲用防彈咖啡必須搭配生酮飲食,效果才會顯著,如果仍依照原本飲食習慣,則會攝取過多的高熱量脂肪,反而變胖,且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指數(LDL)可會超過標準值。 43歲王姓工程師就是典型個案,因為工作忙碌,...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有過腎結石發作的人應該記憶深刻,發作時痛到在地上打滾。營養師劉怡里提醒,為了避免草酸鈣結石,患者應該避免食用高草酸食物,其中以韭菜、菠菜、萵苣、蘆筍、杏仁、秋葵,以及濃茶、巧克力等含量最高,務必適量攝取,不宜多吃。 網路流傳洋蔥不能和魚蝦一起吃,容易產生結石,台安醫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