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低位腸癌需切肛?新式手術保留排便功能

低位腸癌需切肛?新式手術保留排便功能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大腸直腸癌為國人常見癌症,一旦發生腸癌,最害怕莫過於必須切除肛門,不僅造成日後無法正常排便,對於患者的工作、社交也會帶來一定的影響,醫師表示,對於「低位直腸癌」患者,現有新式「經肛門直腸低前位切除手術」,讓患者得以保留肛門。

電療+化療縮腫瘤 順利保留肛門

現年54歲的吳先生去年檢測出罹患第3期大腸直腸癌,腫瘤大小約5公分,經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張東晟醫師評估後,透過電療及化療方式使腫瘤縮小,再進行「經肛門直腸低前位切除手術」,順利協助吳先生保留肛門,且未來能有正常的排便功能。

「經肛門直腸低前位切除手術」是先以單孔腹腔鏡微創手術斷開血管,同時進行自然孔道腹腔鏡手術,利用患者的肛門為開口切除腫瘤,透過自然孔道腹腔鏡手術能保留患者的肛門,無須做永久腸造口(人工肛門)。

傷口小、出血少 免去人工肛門之困擾

張東晟醫師表示,過去罹患「低位直腸癌」的患者,採腹部會陰聯合切除手術,傷口約20至25公分、癒合時間長,且須做永久性腸造口作為排泄之用,不僅有造口照護上的負擔,對生活上工作、活動、社交也有一定影響。

與傳統腹部會陰聯合切除手術相比,腹腔鏡手術傷口小、出血量少、免除裝人工肛門、失禁的不方便。目前許多傳統腹腔鏡手術進一步演進到單孔腹腔鏡手術,其特點是將原本分散的4至5個0.5~1公分大小的傷口,減至1個1.5~2公分的傷口。

同病灶位置 女性手術較男性容易

張東晟醫師指出,低位直腸癌其腫瘤位置距離肛門口不到5公分,手術由肛門口進入,直接從腫瘤下緣開始進行切除,故能較徹底切除腫瘤,且骨盆腔的神經較不易受損,排便功能的影響也較少。此外,女性骨盆腔較男性大,因此同樣位置的大腸直腸癌手術也較男性容易。目前「經肛門直腸低前位切除手術」有健保補助,患者僅需自費手術耗材的部分。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貧血是常見的症頭,但並非單一的疾病,往往由於各種原因及疾病引起。 一位40多歲的民眾,連續幾年健檢都顯示貧血,但因工作繁忙,沒有進一步檢查,直到最近因為開始感到頭暈、容易疲勞、食慾下降才到醫院複檢,結果檢查出來已是胃癌末期合併肝臟轉移。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血液科林明...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65歲的陳婆婆長期糖尿病、高血脂控制不佳,去年開始有視力模糊的狀況,但沒在第一時間就診,直到漸漸看不見,才去附近診所就醫,診所醫生經了解狀況後,告知病患趕快去大醫院就醫,否則將會失明;經過彰基體系眼科部陳珊霓醫師檢查,診斷是糖尿病引起黃斑部水腫,不治療恐怕會失明,...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在醫院的急診或者外科門診內,經常會聽到頭部受創的病人或者家屬焦急的詢問醫師「會不會腦震盪、會有後遺症嗎?」、「怎麼還不趕快安排電腦斷層的檢查?」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神經外科陳斯逸表示,腦震盪的症狀有頭痛、暈眩、噁心嘔吐、暫時性失憶、昏睡,並且強調腦部電腦斷層是無法診...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糞便潛血檢查正常者,仍要留意大腸癌!一位73歲的婆婆,近來自覺左下腹怪怪的,偶有抽痛感,尤其是要大便前最明顯,解完後就會覺得舒服些,一開始覺得是便秘的問題,便自行服藥;但過了三個月,又出現類似的症狀且無改善。就醫做大腸鏡檢查後,確認在乙狀結腸處有一顆惡性腫瘤,施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