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你所不知道的肌少症 年過30歲肌肉就開始流失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肌少症」是老年人失能的常見元凶之一,但可別以為肌少症離你很遙遠,醫師提醒,其實30歲後肌肉就開始流失,一般人30歲以後骨骼肌質量每年損失0.5到1%。肌少症是體質脆弱的一個重要象徵,造成步態緩慢極容易跌倒,值得注意的是,缺乏運動被認為是肌少症的重要危險因素。

什麼是「肌少症」?其是骨骼肌質量與力量強度的退化性喪失,與高齡化、運動不足、營養不均衡與慢性疾病有關。

國泰醫院放射線科主任王永成表示,肌少症一開始是骨骼肌萎縮,肌肉組織質量下降,特徵就是肌肉纖維脂肪化,纖維化增加、肌肉代謝不正常等,進而導致進行性的肌肉功能喪失和虛弱。

缺乏運動被認為是肌少症的重要危險因素。王永成指出,速度和力量強度在30歲後逐漸下降,即使是大師級的運動員,像是馬拉松或舉重選手的表現大約40歲之後也會下降,到80歲時,表現的最高水平會下降約50%。

王永成提醒,肌少症不只可能讓老年人喪失獨立生活能力,也被認為與骨質疏鬆症有相關,因為骨質流失也是由於不活動和運動減少造成的,一旦合併有骨質疏鬆症及肌少症,會讓老年人更加脆弱。

專家強調,攝取蛋白質和身體活動是肌肉蛋白質合成的重要刺激因素,建議可將老年人的膳食蛋白質建議增加到每天1.0至1.2克/公斤體重。老年人的主要營養補充劑對預防肌肉減少症和虛弱是有意義的,因為它是一種簡單,低成本的治療方法,沒有重大副作用。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懷孕生產是延續家族和國家生命力的大事,卻充滿許多未知變數和風險,許多婦女在懷孕中會遇到不好的結果,包括多次流產、死胎、早產、胎兒發育障礙或先天缺陷等,這種經歷會對未來的生育有深遠影響,包括再發生的機率會增加。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婦產科主任醫師林陳立說明,曾有死胎經驗者,再次死胎的風險是常...

閱讀詳情 »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各種標榜可以舒壓或帶來歡愉感的香氛生活用品大受歡迎,在這些香氛製品中,不少是經由化學合成,且被廣泛大量運用在我們日常生活之中。這類主打香氣持久的洗髮精、洗衣精、衣物柔軟精到各種香氛噴霧、蠟燭等生活中常用的民生必需品,都很可能是觸發鼻過敏爆發的元凶之一。許多化學產品之芳香劑,若長期...

閱讀詳情 »

近來氣候轉熱,不少民眾服裝開始換季,改穿短袖。愛美男女為了穿上清涼服裝不露贅肉,開始積極節食減重。不過,醫師警告,不當節食減重的結果,可能引發營養攝取失衡,嚴重恐出現落髮問題,甚至鬼剃頭上身。 中醫師陳瑞聲指出,蛋白質是頭髮組成的關鍵營養素。若為減重不當節食忽略正餐,可能導致長期缺乏蛋白質、維生素...

閱讀詳情 »

陳峙嘉醫師幫小禎把脈,直說:「你氣虛喔!最近有點感冒,吃東西也不規律,勞累過度。」神準醫技讓現場驚呼!緯來綜合台健康益智節目《醫次搞定》,今(5月13日)特別舉辦記者會與媒體小聚,分享新節目喜訊。小禎表示:「能主持健康節目很開心,可以學到很多醫學知識,有陳峙嘉醫師在,專業部分也都可以搞定。」 記者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