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你所不知道的肌少症 年過30歲肌肉就開始流失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肌少症」是老年人失能的常見元凶之一,但可別以為肌少症離你很遙遠,醫師提醒,其實30歲後肌肉就開始流失,一般人30歲以後骨骼肌質量每年損失0.5到1%。肌少症是體質脆弱的一個重要象徵,造成步態緩慢極容易跌倒,值得注意的是,缺乏運動被認為是肌少症的重要危險因素。

什麼是「肌少症」?其是骨骼肌質量與力量強度的退化性喪失,與高齡化、運動不足、營養不均衡與慢性疾病有關。

國泰醫院放射線科主任王永成表示,肌少症一開始是骨骼肌萎縮,肌肉組織質量下降,特徵就是肌肉纖維脂肪化,纖維化增加、肌肉代謝不正常等,進而導致進行性的肌肉功能喪失和虛弱。

缺乏運動被認為是肌少症的重要危險因素。王永成指出,速度和力量強度在30歲後逐漸下降,即使是大師級的運動員,像是馬拉松或舉重選手的表現大約40歲之後也會下降,到80歲時,表現的最高水平會下降約50%。

王永成提醒,肌少症不只可能讓老年人喪失獨立生活能力,也被認為與骨質疏鬆症有相關,因為骨質流失也是由於不活動和運動減少造成的,一旦合併有骨質疏鬆症及肌少症,會讓老年人更加脆弱。

專家強調,攝取蛋白質和身體活動是肌肉蛋白質合成的重要刺激因素,建議可將老年人的膳食蛋白質建議增加到每天1.0至1.2克/公斤體重。老年人的主要營養補充劑對預防肌肉減少症和虛弱是有意義的,因為它是一種簡單,低成本的治療方法,沒有重大副作用。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照/童綜合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包皮該不該從小割?根據臨床研究指出,1歲男孩約有一半左右持續有包莖現象,但成長到16歲左右,無包皮過長或開口狹窄包莖的男孩都可以將包皮往後退而出整個龜頭,泌尿科醫師表示,只有4種情況下才須於兒童期施行包皮手術。 童綜合醫院泌尿科醫師呂謹亨指出...

閱讀詳情 »

衛生福利部公布108年國人十大癌症死因,肺癌、肝癌、大腸癌再度名列前三!  108年十大癌症死因順位依序為:第一名:氣管、支氣管和肺癌第二名:肝和肝內膽管癌第三名:結腸、直腸和肛門癌第四名:女性乳癌第五名:口腔癌第六名:前列腺(攝護腺)癌第七名:胰臟癌第八名:胃癌第九名:食道癌第十名:卵巢癌 肺癌、...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肚子一餓就易怒、不開心?背後其實全是血糖搞的鬼!董氏基金會引用研究結果指出,低血糖會導致不良的情緒狀態,也會讓人感到壓力和憂鬱,專家更指出,過去對於憂鬱或焦慮症的患者,我們往往只注意到症狀本身的治療,但從研究發現,飲食習慣也應納入治...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進入6月以來,全台各地持續飆高溫,但除了要預防中暑之外,有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的民眾,更得留意「心」危機!醫師就提醒,雖然天氣冷對於心臟血管的傷害較為明顯,但是高溫對人體的危害也不容小覷,天氣太熱同樣容易傷「心」引發心律不整或心臟衰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