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你所不知道的肌少症 年過30歲肌肉就開始流失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肌少症」是老年人失能的常見元凶之一,但可別以為肌少症離你很遙遠,醫師提醒,其實30歲後肌肉就開始流失,一般人30歲以後骨骼肌質量每年損失0.5到1%。肌少症是體質脆弱的一個重要象徵,造成步態緩慢極容易跌倒,值得注意的是,缺乏運動被認為是肌少症的重要危險因素。

什麼是「肌少症」?其是骨骼肌質量與力量強度的退化性喪失,與高齡化、運動不足、營養不均衡與慢性疾病有關。

國泰醫院放射線科主任王永成表示,肌少症一開始是骨骼肌萎縮,肌肉組織質量下降,特徵就是肌肉纖維脂肪化,纖維化增加、肌肉代謝不正常等,進而導致進行性的肌肉功能喪失和虛弱。

缺乏運動被認為是肌少症的重要危險因素。王永成指出,速度和力量強度在30歲後逐漸下降,即使是大師級的運動員,像是馬拉松或舉重選手的表現大約40歲之後也會下降,到80歲時,表現的最高水平會下降約50%。

王永成提醒,肌少症不只可能讓老年人喪失獨立生活能力,也被認為與骨質疏鬆症有相關,因為骨質流失也是由於不活動和運動減少造成的,一旦合併有骨質疏鬆症及肌少症,會讓老年人更加脆弱。

專家強調,攝取蛋白質和身體活動是肌肉蛋白質合成的重要刺激因素,建議可將老年人的膳食蛋白質建議增加到每天1.0至1.2克/公斤體重。老年人的主要營養補充劑對預防肌肉減少症和虛弱是有意義的,因為它是一種簡單,低成本的治療方法,沒有重大副作用。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延燒,台灣已出現本土確診案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醒民眾應提高警覺、勿驚慌,並配合防疫政策確實做到居家隔離、居家檢疫,以防堵疫情擴散! 依照現行防疫規範,居家隔離與居家檢疫最大的差異在於適用對象,居家隔離是針對有確定病例之接觸者,而居家檢疫適用於具中港澳旅遊史者,兩者皆須配合進行1...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鍾方 新冠肺炎疫情不斷升溫,人心惶惶,全台防疫等級升高,不少第一線防疫醫護人員、門戶把關者冒著高風險防堵疫情,快要喘不過氣,壓力大到爆表;此外不少觀光旅遊、餐飲及百貨從業人員因受到疫情擴散的波及,業績持續下降,嚴重影響生計,壓力也不小;也有不少上民眾擔心買不到口罩、酒精焦慮不已。...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武漢肺炎出現第24例確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9)日晚間發布訊息表示,確診國內第24例COVID-19(武漢肺炎)確定病例,為北部60多歲女性,值得注意的是其近2年無出國史,指揮中心正持續追蹤接觸者及發病前活動史。 指揮中心下午才公布第2...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