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孕間照護5大重點 讓準媽媽健康再孕

  懷孕生產是延續家族和國家生命力的大事,卻充滿許多未知變數和風險,許多婦女在懷孕中會遇到不好的結果,包括多次流產、死胎、早產、胎兒發育障礙或先天缺陷等,這種經歷會對未來的生育有深遠影響,包括再發生的機率會增加。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婦產科主任醫師林陳立說明,曾有死胎經驗者,再次死胎的風險是常人的4倍;曾有早產經驗者,再次早產的風險是2.5至10.6倍;曾有胎兒發育障礙者,再次發生的風險是8倍;曾有早產經驗者,懷孕再次出現死胎的風險為1.7倍;曾有胎兒發育障礙者,再次懷孕出現死胎的風險是2倍;若早產經驗和胎兒發育障礙2者皆有,再次懷孕出現死胎的風險是4.5倍、且有6倍機率早產周數小於34周;曾有死胎經驗者,再次發生早產的風險是2.8倍、胎兒會發育障礙的風險是1.4倍。

  這類型懷孕經驗可能會導致婦女的身體、心理產生疾病、家庭出問題、社會適應有障礙,使得再懷孕的意願和機會低落。如何能幫助這些婦女再次順利懷孕生產,是當今國際間越來越重視的議題,因此許多先進國家鼓勵建立「孕間照護(Interconception Care; ICC)」的醫療模式。其基本概念就是改變現有的生產或流產後回診方式,延續產後檢查或提早孕前照護直到下次懷孕。

  其照護的重點包括:(一)精神狀況評估、悲傷輔導和治療(二)家庭計畫諮商:最新的系統性回顧研究顯示,雖然仍有些爭議,但生育後小於6個月內再次懷孕,發生不良懷孕結果的風險會增加,因此建議暫時避孕;(三)找出可能的原因並加以排除:如內科疾病、遺傳疾病、感染性疾病、環境曝露因子等;(四)生理和心理健康的重建:如體重、營養補充、生活習慣、懷孕能力和配偶諮商;(五)考量各項配合因素的達成度:評估較合適的再次懷孕時機,展開再次懷孕計畫。

  由於實證研究顯示,目前還沒有方法被證實能有效預防復發,因此更需要開展新照護模式。目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產部已在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的指導下,建立「助你再孕」的孕間照護計畫,為已生育第1胎但1年以上未能再懷孕,或曾經懷孕但未能順利生產的婦女,提供個人化的檢查計畫與諮詢,並依檢查結果執行後續追蹤與治療。

相關推薦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北市長柯文哲妻子陳佩琪日前在臉書貼文「逆時中」,質疑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所謂發電郵示警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說法是硬拗,時機點引發討論,外界就聯想是否柯文哲已把因為防疫表現而人氣直升的陳時中當成下一任市長假想敵?對此,陳時中今...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採訪報導)   心血管疾病是無聲殺手,早期沒有徵兆,直到血管狹窄嚴重、血流量減低時,患者才會因缺氧胸悶、喘不過氣,甚至心肌梗塞等問題就醫,此時血管狹窄已非常嚴重,而血管鈣化則是會讓手術變得更複雜。  FFR判斷是否施行氣球擴張術或裝支架彰化基督教醫院心臟內...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進行削骨、拉皮、隆乳等高風險醫美手術,診所的品質跟安全,對病人最為關鍵,衛福部今(1)日公布國內首次的「診所美容醫學品質認證」名單,首波共有56家診所通過,取得效期3年的認證資格。不過,全台相關醫美診所總數約800家,認證上路第一年...

閱讀詳情 »

▲(照/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你是情報局派來監視我的!一名78歲張姓老翁,一年前被診斷出輕度失智,自此總認為同住一個屋簷下的兒子有問題,不僅處處提防著親生兒子,還不時辱罵,讓為了照顧老父親而提早退休的張先生身心壓力難以負荷,經醫院協助好不容易父子倆衝突減緩,沒想到因為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