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便祕+痔瘡怎麼辦? 清熱活血「腸」保健康

便祕+痔瘡怎麼辦? 清熱活血「腸」保健康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現代人如廁習慣不良,生活忙碌、外食機率增加,不但沒時間好好上廁所,更因為纖維素攝取不足而沒辦法好好排便,以致於如廁常要用力,進而導致痔瘡產生。尤其多數上班族壓力過大,常把工作帶回家,無法好好放鬆,也使自律神經失調,影響腸子自行蠕動的能力,造成排便不順。甚至有些患者諱疾忌醫,常私用偏方或不治療,使得痔瘡症狀加重。

事實上,肛門處的血管受壓力而引起肛門處靜脈曲張,瘀血停滯才是痔瘡的真正原因。中醫師李深浦認為,人一旦無法自主,必須要聽從命令時,就容易緊張產生壓力,影響腸胃蠕動;如同新兵入伍時,因生活環境顛覆,常會出現三日不解便的狀況。尤其現今抗生素使用氾濫,大腸中好幾百億的活菌,也受到抗生素好壞通殺,也會影響腸內環境。

排便不順除了造成痔瘡,也會因為用力不正確,而壓迫到其他體內器官;李深浦醫師特別提醒,子宮與腸胃息息相關,許多女性常在生理期時才排便順暢或腹瀉,是因為子宮帶動腸子蠕動,大部分經痛的女性平時都有宿便,經痛是在調整身體運作,若女性排便時用力不對,會讓子宮內膜受到壓迫,經量異常。惟有排便正常,直腸不發炎,才能避免經痛纏身。

李深浦醫師指出,改善腸道健康的中藥以潤腸功效為主,若能清熱活血、強健大腸直腸作用,逐漸消炎,才能保持腸道規律運作;如此就能使直腸健康、好解便。李深浦醫師特別提醒,排便時不應用下腹(肛門)用力,應由上腹用力,肚臍與胃往內縮,勿過度擠壓直腸用力大便,應自然排出不強求,才能避免痔瘡產生。上班族下班時應盡量放鬆,讓自律神經好好工作,飲食也要避免辛辣才是上策。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1165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老年人容易因罹患慢性病,累積長期的身體病痛導致憂鬱,以台灣老人年口比例目前約10%,65歲以上的老人已達兩百多萬人,醫療支出是一般人2.5倍左右,萬一有憂鬱現象不但恐增加醫療資源,更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品質;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心理師聞振祺指出,因此若發現身周圍有老人出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23歲藍姓青年,二年前發生意外車禍,當時送醫後並無大礙,沒想到二個月後左下肢出現抽痛及麻熱感,甚至身體逐漸往右傾斜,前往醫院檢查,醫生都說是脊椎側彎,以止痛藥及復健治療。不料身體嚴重變形而無法正常行走,最後求助大林慈濟醫院,終於找出真正病因──腰椎椎間盤突出,經手術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才30多歲的家庭主婦洪媽媽,左手肘提重物、抱小孩與長時間使用手機時有疼痛感覺已3個月。曾經接受過類固醇注射治療,剛開始有明顯改善,但是一個月後又復發了。臺南市立安南醫院復健科葉典松主任醫師指出,洪媽媽在手肘外側有壓痛點,且手腕用力伸展時會引起手肘疼痛,是典型的肱骨外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31歲李小姐抱怨牙齦老是腫痛流血,經過口內檢查及放射線攝影評估,發現口內牙齒已經部份被拔除,而牙肉腫脹流血、伴隨著動搖度增加,周圍齒槽骨也遭受破壞。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部牙周病科主治醫師官語晨指出,和許多年輕病人一樣,李小姐不敢相信年紀輕輕的自己,竟然會與牙周病扯上關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