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修訂無症狀或輕症個案解隔條件 指揮中心說明施行細節

修訂無症狀或輕症個案解隔條件 指揮中心說明施行細節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日晚間7點45分發布新聞稿表示,近期 COVID-19境外移入病例數仍處高點,且經評估以舊案居多,經諮詢專家,修訂無症狀或輕症確診個案解除隔離治療條件,並自即日起實施。


指揮中心指出,依原有解除隔離治療條件,無症狀或輕症個案最早可於發病日或確診日後10天,且經檢驗確認傳播風險已降低後,始得解除隔離,並進行7天自主健康管理。


修訂無症狀或輕症個案解隔條件 指揮中心說明施行細節

▲指揮中心修訂無症狀或輕症確診個案之解除隔離治療條件。(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心說明,惟目前主要流行株Omicron感染多屬無症狀或輕症,可傳染期以發病初期為主;加上境外移入個案有相當比例為過去曾確診之舊案,為避免已無傳染力個案仍被強制隔離治療,並使醫院、加強版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量能得以有效運用,經諮詢專家,修訂無症狀或輕症個案之解除隔離治療條件,重點如下:


▸針對新感染或初次PCR檢測Ct值<30個案


刪除「距發病日或採檢日已達10天(無症狀者,發病日以採檢日計算)」條件,修訂為「退燒至少1天,且症狀緩解,並追蹤間隔至少24小時之兩次連續或非連續呼吸道檢體檢驗SARS-CoV-2 RT-PCR檢驗結果為陰性或Ct值≧30,即可解除隔離治療」。


▸初次PCR檢測Ct值≥30之個案


刪除「SARS-CoV-2 anti-N抗體陽性」條件,修訂為「無COVID-19相關症狀(或有症狀但為其他病因所致),且追蹤間隔至少24小時之2次連續或非連續2套呼吸道檢體SARS-CoV-2 RT-PCR結果為陰性或Ct值≧30,第1套採檢時間為確診後至少24小時至2日內完成,第2套採檢時間與第1套應間隔至少24小時,則可解除隔離治療」,其中另註明「落地採檢陽性者追蹤之第1套得於確診當日或隔日完成,不受確診後24小時以上之限制」。


另依現行「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確診個案處置及解除隔離治療條件」,仍維持境外移入個案於入境後7天內提前解除隔離治療者,將由衛生局開立居家隔離通知書,續於防疫旅館、自宅(得在符合1人1室,且同住者已完成2劑疫苗接種達14天以上之條件下居家隔離)或檢疫場所隔離至入境後10天。


更多NOW健康報導
▸手腕受傷沒骨折卻仍疼痛不已 當心可能是這裡損傷了!
▸「近視」是疾病!眼科醫師盤點近視控制法 對抗惡視力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魚肝油怎麼吃才健康? 醫師分享食用秘訣失智是高齡社會的挑戰,許多研究鼓勵民眾多吃魚,在常吃魚的北歐更盛行魚肝油,有什麼幫助嗎?雙和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鄔定宇表示,「多吃深海魚」雖然有助於保護認知能力免於減損衰退,但阿茲海默症的生成時間可能長達20到30年,照著北歐飲食法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女性膝關節置換率比男生高,其中原因有很多,不外乎是跟肌力、骨骼結構、荷爾蒙、鞋子及生活形態息息相關。臺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中華民國骨科醫學會理事長陳威明醫師接受《健康醫療網》專訪,分析四大關鍵。女性膝關節置換率高四大因素 肌力、荷爾蒙、骨骼、鞋子陳威明醫師分享,在全世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家住蘆洲的張小妹,父母先天聾啞,一歲時,診斷出兩耳極重度聽障,及早介入裝設人工電子耳,從小進行聽語訓練,並且定期復健,現已14歲,在學習過程中與正常人無異,成功翻轉人生。另一名黃小妹左耳全聾,右耳可聽110分貝,接受聽語訓練無效,3歲時,接受人工電子耳手術,透過努力復健...

閱讀詳情 »

近年來我們越來越常聽到素食、蔬食等以植物為主的飲食方式,甚至全世界也流行起來了,全素肉製成的「Beyond Meat未來漢堡排」,到底為什麼「植物」變得這麼受人注目呢?連「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公布的全球流行飲食排名,彈性素食已連續兩年高居前三名。 過去吃素大部分是因為宗教、信仰,或者為了健康而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