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做好聽力保健 耳鼻喉科醫師提建議

做好聽力保健 耳鼻喉科醫師提建議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人類的聽覺系統可分為周邊和中樞,周邊聽覺系統由外耳、中耳、內耳所組成。外耳負責接收聲音、定位聲源、聚集聲能,使聲音通過外耳道和鼓膜、傳輸到中耳;中耳為內含空氣的腔室、當中有三塊小聽骨負責傳遞聲波;內耳分為前庭(負責平衡)和耳蝸(負責聽覺),耳蝸內含柯蒂氏器(Organ of Corti)、為聽覺的終端受器;柯蒂氏器含有兩種聽覺細胞:內毛細胞和外毛細胞。當聲波從中耳進入內耳時,外毛細胞會放大聲音振動;內毛細胞會將聲能轉換為電位差、以利後續神經信號傳遞。傳輸至大腦以解讀聲音的訊息。

臨床上針對主訴聽覺困難者,會施予純音聽力檢查判斷其聽力損失程度。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以優耳聽覺級為主,正常:小於25分貝;輕度聽損:26~40分貝,建議尋求專業諮詢;中度聽損:41~60分貝,建議使用助聽器;重度聽損:61~80分貝,需使用助聽器;極重度聽損:81分貝以上,使用助聽器並配合相關復健計畫,需學習唇語。

聽力損失 依病變部位分類多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耳鼻喉科主治醫師上官瑋娟指出,聽覺系統任一部位受損皆可能造成聽力損失,依病變部位可分為:

一、傳導性聽力障礙:發生於外耳、中耳,常見原因有耳垢栓塞、鼓膜穿孔、中耳積水、聽小骨斷裂等情況。常可藉由藥物或手術改善。

二、感音神經性聽障:發生於內耳或聽神經,常見原因有感染、老化、噪音、耳毒性物質暴露。

三、中樞性聽障:發生於中樞聽覺系統,可能因老化、腦傷、其他神經疾病造成。常導致聽覺記憶及理解能力的減退。

四、混合性聽障:同時存在兩種以上聽障類型。

聽覺輔具對聽障者幫助多

感音性聽力障礙雖無有效的治療方法,然而輔具科技的進步、對於此類聽障者大有裨益。上官瑋娟表示,目前常見的聽覺輔具依形式可分為:

一、助聽器:基本原理是利用內建麥克風接收聲音、經過擴音器將聲音處理並放大後傳出,使聽損失者聽見本來聽不清楚的聲音。市面常見有:耳掛型(behind the ear)、耳內型(in the ear)、耳道型(in the canal)、深耳道型(completely in the canal)及骨導式助聽器。視情形可配合使用其他語音清晰度增強技術,如:方向性麥克風、噪音消除機制、雙耳配對功能等。

二、人工電子耳:需藉由外科手術將電子裝置植入耳蝸,可放出電流、刺激聽神經產生聽覺。適用於兩側極重度聽損者,植入後仍需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與學習。

三、生活輔具:主要功能是解決使用者生活上的問題、減輕生活中參與限制,依功能分為:

1. 警示輔具:利用閃光或振動以警示環境變化;

2. 電訊輔具:如電話擴音器、網路攝影機;

3. 溝通輔具:使用圖卡或文字表達。

《日常聽力保健》

避免過度或不當清潔外耳道。

避免菸、酒、高分貝噪音場所、長時間配戴耳機。

作息規律、睡眠充足、保持心情平靜。

飲食均衡,攝取維生素ACE、omega-3脂肪酸、深綠色葉菜。

慢性病需穩定控制、定期回診檢查。

聽損溝通零距離。

儘量去除背景音。

說話速度放慢點。

關鍵字請說清楚。

面對面和他說話。

說話不要用吼的。

【延伸閱讀】

只要五分鐘,預知十年後心血管疾病風險 超前部署就是現在!

乾癬患者擇生物製劑 健保給付半年平行轉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89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胰臟癌位居台灣癌症死因第八位,是預後最差的癌症之一。只有不到2成的患者可在早期就被診斷,進行手術治療;但即便如此,仍有超過80%的患者會在術後五年內死於腫瘤復發。而台灣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日前發現,人類胰臟癌中存在6個基因分子標記,且此一突破性發現,即將刊登在11月份的...

閱讀詳情 »

你也常為了瘦身,選擇輕食料理嗎?小心一不小心可能吃下更多熱量;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鄭欣宜指出,主要是因許多輕食料理仍搭配不同醬料或配料等,這些配料就可能含有隱藏性熱量,吃多反而本末倒置。其實只要食用時多注意,就能有效幫助瘦身的效果;鄭欣宜營養師表禦,像是沙拉或涼麵,都附有沙拉醬、芝麻醬等,光兩茶匙沙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這對年近90歲的老夫婦笑容滿面,手比愛心,攜手邁入60年的「鑽石婚」得來不易。86歲的鍾阿嬤,患有糖尿病史20多年,日前因感冒發燒服用感冒糖漿,竟出現眼神渙散、意識不清,以及胡言亂語等情形,嚇得女兒趕緊將她送至醫院,而年近90歲的父親堅持留院照顧太太。鍾阿嬤的女兒表示,所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根據統計,平均每100位兒童中,就有1名有發展遲緩障礙。台北慈濟醫院提倡以家庭為中心的聯合治療模式,自民國94年成立以來,已治療超過1萬7千名兒童,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更將代表台灣早療領域最高榮譽的「早療棕櫚獎」,頒給該院復健科主任吳欣治醫師等十位得獎人。對無私...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