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健檢常見「脂肪肝」 醫師教正確減重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健檢常見「脂肪肝」 醫師教正確減重

58歲的郭姓病人患高血壓及第二型糖尿病,雖然定期服藥控制,近半年來抽血報告發現肝功能指數中的GPT數值異常且常倦怠。胃腸肝膽科醫師發現,病人體重一年內上升10公斤,平常的血糖藥物也沒有規則服用。腹部超音波診斷為嚴重性脂肪肝,肝臟切片檢查確診為脂肪性肝炎(NASH)。

造成脂肪肝原因眾多 C型肝炎、酗酒皆為原因

奇美醫學中心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林寶寶說明,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在亞洲國家如台灣、東南亞國家、韓國、日本及中國發生率逐年上升,為約15至45%。脂肪肝是俗稱「肝包油」,在健康檢查中最常被腹部超音波掃描發現的異常影像的項目。正常的肝臟約有3至5%重量的脂肪,當脂肪超過5%以上或組織切片30%以上的肝細胞發生脂肪變性,即稱為「脂肪肝」。

造成脂肪肝的原因很多,包括病毒性肝炎(C型肝炎最相關)、酗酒、肥胖、高血脂症、糖尿病、高血壓、藥物、內分泌異常、急性妊娠性脂肪肝等疾病。若將病毒性肝炎及酒癮排除,因其他代謝因子引起的脂肪肝,通稱為「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大多數脂肪肝病人沒有明顯症狀,部分病人可能容易疲倦、全身倦怠、噁心、嘔吐、右上腹部不適、腹脹等,少數病人可能發現肝功能異常。

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嚴重恐導致肝癌

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可分為「非酒精性脂肪肝」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未有肝細胞損傷,演變成肝硬化或肝衰竭危險性較低;而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為已造成肝細胞損傷,可能造成肝硬化或肝衰竭甚至演變成肝癌。

近幾年研究顯示,非酒精性脂肪肝族群中約8、9成的病人都是肝臟脂肪堆積,對於肝臟的影響不大。但10%脂肪肝病人會合併發炎甚至壞死,也就是脂肪肝炎。這些病人的肝臟會由肝纖維化慢慢進展成肝硬化,0.5%機率發生肝癌。

飲食、運動、作息調整 有助改善脂肪肝

脂肪肝的治療著重於控制體重、血糖及血脂肪,適度運動、營養師指導的飲食、調整生活習慣非常重要。減重進度是每週約0.5至1公斤,適度減少7%至10%體重,即可改善肝功能和脂肪肝程度。由於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有發展成導致肝硬化及肝癌的機率,有脂肪肝病人都應適當控制體重,並定期檢查肝功能、α-胎兒蛋白及腹部超音波,早期發現肝硬化及肝癌,以便及早治療。

林寶寶醫師提醒,飲食控制和減重在脂肪肝病人固然重要,但某些減肥藥物可能會造成肝臟及心臟的負擔,使用此類藥物前請先諮詢專科醫師。減重不可過於快速,快速減重會造成不良代謝變化以及引起脂肪溶解釋出游離脂肪酸,對肝臟造成更大傷害。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近年來隨著飲食習慣的改變,外食族人數增加,以致有多數民眾攝取過多精緻食物,進而忽略蔬果纖維量的攝取,因此,為了民眾健康著想,就連國健數新版每日飲食指南,也強調主食類應以全穀或未精製的原態食物為主,至少要佔主食類的1/3。 由此可見,全穀已成為一種新趨勢,且根據在美...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心房顫動是臨床上常見的心律不整,在台灣約有23萬名心房顫動的病患,根據臺北榮總一項最新研究指出,心房顫動病患若合併多種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每年的中風率可高達8%,且值得注意的是,年輕且沒有危險因子的心房顫動病患,每年也有1.15%的中風率,是西方國家的將近2...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整理)看山不是山,看雲不是雲,看「健康食物」一點都不健康,對於圍繞在自身周邊,乍看之下,好像對身體友善的食品,你可要時時抱持著質疑的態度,否則當心要健康不成,反而吃出一身毛病! 你知道嗎?市售保健食品亦或主打健康的食品,事實上,不佔少數都有出乎預料的危害,像是植物性蛋白...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平日昏昏沉沉,氣色不佳,雙脣發白,臉色慘淡,這是眾多貧血女性,常會碰到的症狀,旁人見狀,則會投以關心的眼神,建議,「哎呀!你一定貧血,快去買鐵劑吃,」此錯誤迷思,隨即因此一傳十,十傳百,頓時之間,讓吃鐵劑成了解決女性貧血的唯一守則,但事實上,全台將近兩百萬人,貧血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