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先天性髖臼發育不全 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後宛如新生

先天性髖臼發育不全 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後宛如新生

台中1名59歲周阿姨年輕時走路經常感到雙腿無力、搖搖晃晃,造成腰部、鼠蹊、膝蓋不適,雖不影響生活,但總被笑說「像素還真走路」,直到去年雙腿開始疼痛導致無法久走,更影響工作表現,赴醫檢查確診為2側先天性髖臼發育不全併嚴重髖關節炎,經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手術治療後症狀終於大幅緩解。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骨科部主任唐國民表示,患者雖曾嘗試藥物、按摩、拉筋、整脊、推拿等治療,但效果有限,令她十分苦惱,就診後,先後安排接受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手術治療,目前術後走路不再疼痛,也比之前更有力氣,透過復健加強下肢肌力訓練,預計數周內即能回到工作崗位(視個人情況而定)。

唐國民說明,先天性髖臼發育不全是因患者於嬰幼兒時期髖臼發育不正常,導致髖關節解剖位置結構性異常,通常嬰兒出生3個月內,可透過全身檢查、超音波等方式發現問題,而開始走路的孩子,可觀察其是否跛行(單側脫臼)或走路如鴨子一般搖晃(雙側脫臼)而提早發現症狀。

唐國民指出,若患有先天性髖臼發育不全的民眾,未能於早期接受治療,成年後容易造成嚴重的髖關節炎,需接受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手術,就得切除損壞的關節和股骨頭,再安裝人工髖關節,雖然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患者術後恢復快,但此手術困難度較高,仍需有經驗的醫師執行,以達較佳的預後。

唐國民提醒,人工髖關節再置換的困難度,遠比第1次手術高,為降低關節再置換的機率,建議患者術後應控制體重,以減緩關節勞損,並適度的運動,加強訓練肌力、提升骨密度,減輕關節磨損的機會。

先天性髖臼發育不全 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後宛如新生
▲髖關節X光片比較,(左)紅圈處為先天性髖臼發育不全合併嚴重髖關節炎,(右)為接受2側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後。(資料來源/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圖/健康傳媒製作)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過年穿新衣戴新帽是華人的傳統習俗,因此許多人每到過年就愛打扮得漂漂亮亮,注重外表的眼鏡族也愛戴起隱形眼鏡,讓自己在新一年呈現出最「亮眼」的一面,不過配戴隱形眼鏡其實大有學問,讓專業驗光師詳細解析。含水量越高越好? 小心狂吸淚水更乾澀選擇隱形眼鏡需要考慮「含水量」及「透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農曆過年,家家戶戶充斥歡樂的過年氣氛。送舊歲,迎新春,當然少不了開運年菜、應景零嘴、香醇美酒,大啖朵頤,滿足口腹之慾;然而年長者們脆弱的胃腸可受不了這樣的「厚待」,總在年節時抱怨「胃糟糟」、腹脹、便秘、胃痛等腸胃不適,甚至引發膽囊、胰臟發炎。台北慈濟醫院胃腸肝膽科陳至翔...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春節期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放假」3天沒有開記者會,今(14)日首度開記者會說明,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春節期間發出警示景點不多,民眾戴口罩遵從度也都很高;同時,今年急診類流感人次相對往年低很多。 陳時中說明,年假開始出現人潮警示景點很少,人潮群聚不太嚴重,自己雖然沒...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連續2日都沒有新增本土與境外移入新冠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表示,今(14)日距離前次雙「+0」已經103天,自己前往台中集中檢疫所視察,1年前武漢包機回台檢疫就在台中;陳時中也透露檢疫民眾不服約束的祕辛。 陳時中特別說,台中集中檢疫所特別做了口罩,代表安全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