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全台350萬退化性關節炎! 醫師詳解治療方式

全台350萬退化性關節炎! 醫師詳解治療方式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臺灣於2018年邁向高齡社會,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國人膝關節退化的盛行率約15%,亦即有350萬人飽受著關節疼痛之苦,58歲以上長者,每5人中就有1人有關節退化問題;70歲以上老人更有70%以上罹患關節退化性關節炎,其中女性患者較多於男性。近年因國人生活飲食作息的改變,包括過重的人變多、運動習慣不良等原因,致退化性關節炎的盛行率,可能比目前預估盛行率為高。

退化性關節炎 常見5 大因素

臺中榮民總醫院嘉義暨灣橋分院骨科孫弘諺醫師表示,造成退化性關節炎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有1.外傷因素:外傷引起的關節面受損,改變了肢體受力的角度,都會造成外傷性退化關節炎;2.年紀因素:多數人約在60-70歲,軟骨會因長期磨損開始有退化性關節炎;3.遺傳因素:如O型腿關節內側受力比較大,因此較易退化;4.體重因素:體重越重則關節承受就越大;5.性別:根據統計,女性患者比男性多1.5~2倍,推測為荷爾蒙影響。

紅腫熱痛、關節積水典型症狀 嚴重程度分5級

孫弘諺醫師提到,退化性關節炎的主要症狀為紅腫熱痛、關節積水等發炎症狀,而退化嚴重者會出現關節變形(即O型腿)、攣縮(伸不直)或活動角度受限等症狀。

而治療關節炎依X光上磨損的嚴重程度,可分成0-4級共五級:

第0級:為關節腔空間無狹窄無骨刺增生,X光上並無退化特徵出現。

第1級:為疑似有關節狹窄及骨刺產生。

第2級:為關節輕微變窄,也有明顯骨刺增生。

第3級:明顯多處骨刺、硬骨開始變白、關節明顯變窄。

第4級:出現較大骨刺、關節空隙更窄、硬骨磨損變形、軟骨磨穿。

初期退化採保守治療 嚴重退化性關節炎手術治療為主

孫弘諺醫師表示,第2級前為初期退化,可選擇保守治療法,採用口服葡萄糖胺、膠原蛋白或注射玻尿酸等治療方式;而近年來有較新的療法有增生療法、PRP療法。嚴重的退化性關節炎,因為軟骨已經全部磨損掉,導致關節腔中間沒有軟骨作為緩衝,骨頭直接碰撞,不但會疼痛發炎腫脹,而且無法正常行走,主要以截骨手術及人工關節置換。

關節退化警訊 對症下藥有效改善症狀

孫弘諺醫師強調,若關節出現軟而無力、僵硬,代表已出現關節退化的警訊,其為不可逆轉的關節軟骨漸進性破壞疾病,病情會逐步惡化,而針對膝關節退化的治療,主要看自己膝關節耗損到什麼程度,並請專業的醫師來作判斷及考慮選擇,而不是說「想換就能換」。

【延伸閱讀】

逆轉退化性關節炎 穿這種鞋款保護膝蓋

膝蓋痛、走路卡卡 退化性關節炎打玻尿酸有用嗎?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81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葉立斌/整理報導】冬季是大家放膽吃的時節,歐洲的冬季黑夜漫長,需要吃聖誕大餐、感恩節大餐讓自己Chill一下,而台灣人也喜歡在濕冷的冬季吃火鍋、麻油雞等湯品。韓國科學家朴容基所寫的《料理美味的科學:五星主廚無法解釋,權威科學家告訴你食物更好吃的幻變魔法》書中就特別分析,為何冬天會想大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長達九天春節假期,因有防疫顧慮,多數人選擇窩在家,滑手機、追劇就是打發時間的活動。臺中慈濟醫院復健醫學部醫師李信賢門診就曾有脖子肩膀痠痛、右手痠麻而求助案例,五十歲上班族孔小姐是因放假時長時間使用3C產品,加上姿勢不良情況,導致身體發生疼痛來抗議。低頭滑手機 易致頸部椎...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又多了一項讓孩子們出去玩的好理由。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學童的心血管健康與學業之間有很強的相關性;瑞士科學家在日內瓦對學童進行了一系列測試,發現心血管耐力和心理技能之間存在關聯,尤其是在數學和語言這方面,研究發表在《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位48歲婦女,無抽菸、喝酒、吃檳榔等習慣,自已摸到左側頸部有一小小的腫塊,因無痛而不以為意,沒想到一個月後感覺腫塊好像持續變大而求診,經安排頭頸部超音波檢查合併細針抽吸發現是頸部淋巴轉移的癌症,隨後透過全身正子攝影和切片檢驗,確診左側扁桃腺癌。40歲以上易好發 多與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