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全家宅一起 這幾招感情不減反增溫!

全家宅一起 這幾招感情不減反增溫!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防疫期間天天待在家,民眾面對多了限制的生活,焦燥的心情在所難免,一點點瑣碎的日常小事,都可能成為家庭失和的導火線。

為小事反應過激? 第一步先緩解自身情緒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發燒,全國三級警戒延長,不只企業推行「遠距辦公」,教育部也宣布全國各級學校 、公私立幼兒園停止到校上課。

國外不少數據顯示,許多疫情嚴峻並推行封城政策的國家,民眾因缺少人與人之間面會的社交機會,再加上一時之間失去紓解壓力的休閒活動,種種因素使得全球的家暴案件都有增加的趨勢,就連去年疫情相對較緩和的台灣,都有家暴案較前年增加36.5%的現象,因此,如何避免家人因長時間共處一室而產生摩擦,也是防疫新生活重要的一環。

減少衝突,從緩解自身情緒做起!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理事葉北辰諮商心理師表示,利用一些簡單的身體活動,包括腹式呼吸、拉筋伸展、站直將手打開或往上等等,可以使心跳、血壓,此類生理感官知覺產生變動,這種變動能讓心理有重置、更新的感受,進而穩定情緒。

安排家人共同活動 建立正向關係

因防疫減少外出,與家人的相處時間大幅增加,要如何利用疫情期讓家人關係危機變轉機、避免摩擦與爭執,進而製造讓家人感情升溫的機會?葉北辰諮商心理師建議,可以將本來個人設立的生活常規,轉變成家人一起的活動,定期召開家庭會議、設立共同目標等等,都可以建立更多的正向關係。

疫情打亂許多人的正常生活,非常時期可別將情緒炮口對準最親近的家人,互相包容、體諒、陪伴與傾聽,建立良好的情感交流模式,才能共同對抗疫情。

【延伸閱讀】

心情隨確診人數忐忑? 臨床心理師教11個日常練習

疫情下家庭暴力恐增加 臨床心理師5招助放鬆情緒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40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自殺者沒有罪、也沒有錯,站在人權立場,要讓他感覺到生命有出口的機會!」立法院日前二讀通過「自殺防治法」草案,除規範媒體報導方式,也明定自殺的及時通報機制。台灣自殺防治學會常務理事、精神科醫師陳俊鶯盼望,自殺通報可以效法「家暴法」精神,不要把自殺當成別人私事,當事者在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許多人對中風復健有迷思,認為「手沒力就抬手,腳沒力就抬腳,多練習走就會走了」,這些話只會徒增患者的心理壓力(因為真的抬不起來)。物理治療師陳俊宇表示,中風與一般訓練方式截然不同,一般長者肌無力可以藉由重量訓練來增加肌力,但中風患者不只肌無力,最主要是因為大腦受傷,造成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易復發且致死率極高的卵巢癌好發於60歲女性,許多40幾歲即罹患卵巢癌的年輕病患,多具BRCA遺傳性基因突變,透過DNA修復癌症基因檢測,從癌細胞找出可治療的相關靶點,即可接受新一代口服標靶藥物-PARP抑制劑,進行品質佳且更輕鬆的投藥療程,將幾十萬到幾百萬的醫藥支出發揮...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