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冬日泡湯夯 心血管及慢性病友應留心

冬日泡湯夯 心血管及慢性病友應留心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元旦以來,寒流、冷氣團一波接一波,最近天氣又因冷氣團來襲轉為濕冷,氣象局預報最低溫可能來到十度左右,不少民眾選擇泡溫泉來抵抗寒冷。花蓮慈濟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葉日弌建議,泡湯時間不宜超過十五分鐘,若有頭暈、胸悶的症狀時,應立即離開水池;葉主任也提醒,有嚴重心血管疾病的朋友則不適合泡溫泉。

泡湯舒緩疲勞 心血管疾病患者先諮詢醫師

隨著氣溫下降,泡湯也進入旺季,在冷冷的天氣裡,民眾常常選擇泡溫泉來溫暖身體及舒緩疲勞,葉日弌主任指出,身體泡在溫泉中,就好比做一趟激烈的運動,突然的運動量變大,也同時增加心臟的工作負荷量,所以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建議先向醫師諮詢後,再選擇合適的泡湯活動,而病情嚴重者,更是不建議泡湯。

葉日弌主任表示,高血壓的病友,在泡湯時,則是要注意溫差,避免室內與溫泉水溫差太大,導致血管快速擴張、收縮,引起身體不適,與心血管疾病的病友都要嚴格注意泡湯時間,建議不超過十分鐘。另外,糖尿病的病友以及老人家,則是要注意溫泉水的溫度,因為皮膚對冷、熱的反應較慢,很容易溫度過高而燙傷,所以得多一分心來留意水溫。

老年人泡湯 小心「冬季癢」

對於喜愛泡溫泉的長輩,葉日弌主任則是叮嚀,老年人的皮膚較為乾燥,而泡湯會造成皮膚油脂大量流失,皮膚就容易乾癢,引發冬季溼疹也是俗稱的「冬季癢」。有些長輩泡了溫泉就覺得皮膚不會癢,或是誤認身體沒洗淨而癢,再使用沐浴乳、香皂及溫泉水加強洗淨,反而讓冬季溼疹變得更嚴重,這是特別提醒銀髮族需注意的地方。

溫泉怎麼選? 醫師這樣說

溫泉的選擇,最好是通風良好的地方,水溫約攝氏四十度為佳,不宜過燙,以及泡湯過程需隨時補充水分;葉日弌主任說,通風不良易造成頭暈狀況,另外因泡湯時血管擴張,也易導致頭暈;如果有頭暈、胸悶等不舒服,要立刻離開水池,若症狀持續一至五分鐘,或越用力症狀越嚴重時,應立即就醫。另外,葉主任建議,最好避免單獨泡湯,與家人或三五好友同行比較有照應,只要多注意泡湯小細節,即可享受安全放鬆的泡湯趣味。

【延伸閱讀】

復發性濾泡淋巴瘤治療新選擇 有效延長存活期

眼睛「蛋白」熟透透? 飛秒白內障手術找回好視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95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有很多事我們一直以為的觀點都是錯的,甚至老師教我們的有時候都是錯的,比如物體真的只有固體氣體液體三種形態?比如真的狗活一年相當於人活七年?又比如四季交替跟太陽到地球的距離有關系?今天,要常來的小編全部跟大家佐證一下!一共32個,慢慢看。 科學謊言1:喝酒後頭痛其實沒多大事 酒精不會殺死腦細胞,至少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陳俐臻報導)1名6歲小弟弟因去年家中買了平板電腦,每天開始玩起APP遊戲,沒想到今年年初接受視力檢查時,雙眼出現200度近視,經檢查後發現雙眼假性近視100度以及真近視100度;奇美醫學中心眼科部主治醫師柳景豑指出,主要是因小弟弟只近視100度,沒有感覺,加上家長工作忽視孩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陳俐臻報導)1名35歲男性,晚上常常睡到一半被自己打鼾聲嚇醒,導致隔天白天工作精神不濟,儘管接受過呼吸中止症相關手術,但症狀卻仍未改善;大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醫師黃佳文指出,傳統手術治療多只針對鼻中隔彎曲、鼻子過敏或口咽中懸壅垂過長等現象進行治療,但卻容易忽略舌頭和呼吸道間的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方盈絜報導)1名6天大的女嬰,黃疸指數高達16mg/dl,就醫治療後出院,沒想到四天後黃疸卻高達42 mg/dl,儘管已換血治療,但嬰兒仍有嗜睡、抽筋等症狀出現,研判恐已留下後遺症;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林鴻志指出,黃疸雖為常見生理現象,但仍有部份黃疸暗藏可怕疾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